医院新闻
“便秘”竟查出肠癌!医生:这5个信号要留意
点击次数: 665 信息来源:普外二科 作者:王琼 徐怡君 编辑: 发布时间:2024/9/29不少人可能听过肠癌
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发病率在所有的癌症当中居于前列
肠癌有一个特点
早期症状不明显
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
年逾八旬的关阿公(化名)
因“便秘”看医生
没成想是
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
性命攸关
腹痛腹胀两天
无法排便竟是“癌”在作祟
“这两天,肚子一阵一阵绞痛,上厕所又上不出来,我胀得难受,还想吐。”近日,因为“便秘”了两天,今年82岁的关阿公在家人陪同下,找到了我院普外科。
原来,这小半年,关阿公时不时就会便秘,他却没怎么放在心上,久了也习以为常,认为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听说很多老人都会便秘的,几天没大便不是什么事吧。”
但这次“便秘”格外严重,不仅肚子一直涨着无法排气,每隔十来分钟就会感觉到腹内“翻江倒海”似的绞痛,蹲坑蹲个半天却“毫无所出”。折腾了两天,他就撑不住了。
由于持续性胀痛和阵发性绞痛,关阿公就诊时捂着肚子,脸色惨白,苦不堪言。
检查结果更是把关阿公和家人都吓了一跳:腹部CT提示肠梗阻,肠镜检查显示直肠癌伴梗阻。
“肠梗阻是我们临床常见急症,常见的有粘连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等。”接诊的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方建介绍,关阿公的情况属于是肿瘤压迫肠道导致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此前的持续便秘就是肿瘤增殖压迫的征兆,可惜没有早点来检查”。
如病情继续进展,肠道可能破裂致腹腔感染,肠道中堵塞的粪块也可能出现毒素吸收致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性命。
情况紧急,在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普外科团队随即安排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术+肠黏连松解术。
关阿公年逾八旬有贫血,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给手术带来了一定风险。普外科、手术室、麻醉科通力协作,完善术前检查,最终完整切除了鸡蛋大小的肿瘤,解除肠梗阻,顺利完成手术。
目前,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关阿公平安出院。
别把“便秘”当小事
出现这些“信号”要留意
医生提醒,肠癌具有隐匿性,早期症状如腹痛、排便异常等容易被误认为消化问题,错过救治时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多加留意、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明确病情。
1排便习惯改变
肠癌早期患者可以在发病前的3~6个月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平时排便一天1次,现在变为2~3次,原来不便秘的人可以出现顽固性便秘,或是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2便血
肿瘤破溃后会导致便血,大多呈暗红色、柏油样。如果肠癌发生在直肠靠近肛门的部位,可以排出鲜红色的血便。
3贫血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随着癌细胞不断增殖,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并伴有乏力、疲惫等症状。
4腹胀、腹痛
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常表现为隐痛、钝痛等,其疼痛的具体部位可能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
如果肠癌堵塞的肠管造成肠梗阻,可以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绞痛,并且可以伴有不排气、不排便,恶心呕吐等症状。
5腹部包块
部分中后期患者腹部能摸到质硬的、可移动的包块,且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腹部肿块的位置可能与癌症的位置相关,一般质地较硬,大小不一,可能会有按压痛。
做好三件事,预防肠癌
1早期筛查、定期体检
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有直接关系,早期大肠癌切除后5年成活率可达90%~95%,而晚期大肠癌的术后5年成活率则低于20%。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肠癌、腺瘤,需有针对性地制定筛查方案、早期检查,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做好早期干预防止恶化。
4清淡饮食、多摄入膳食纤维
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素的饮食,是肠癌发生最常见的诱发原因。饮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高油、高盐、高糖和辛辣食物,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促进肠道蠕动。
5戒烟限酒
研究表明,酒精摄入量与大肠癌呈正相关,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吸烟可以引发多种癌症,其中包括大肠癌。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2~3倍,而且风险会随着接触的剂量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