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习平台】健康知识丨蚕豆虽好吃,但要注意“蚕豆病”

点击次数: 359      信息来源:台州学习平台    作者:徐怡君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2/8     
前不久,2岁多的小盈(化名),因神志不清被送入院。来院时,她面色苍黄、四肢冰凉、呼吸急促,血色素仅为26g/L,是极重度贫血伴休克症状!

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儿科团队紧急开展补液扩容、输血等抢救,而“要命”原因竟是两天前吃的几颗蚕豆!

“患儿当时外表像‘小黄人’,急诊血象显示溶血性贫血、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各项指标都出现了异常。”小盈的主管医生、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儿科医师耿轩解释,患儿的皮肤、巩膜黄染,有酱油色尿,都是典型急性溶血症的症状,情况已十分危险。

小盈面色苍白带黄

询问家长后得知,小盈两天前曾吃过几颗蚕豆,经检查,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为429U/L,远低于1700-4000U/L的正常水平。因此,医生判断是“蚕豆病”发作引起的急性溶血症。经过一周的对症治疗,小盈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贫血情况得以好转,目前已平安出院。

据了解,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种类型,是遗传性的基因缺陷疾病。由于体内缺乏G6PD,导致红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下降,在进食或接触蚕豆后,容易发生急性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严重者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危及性命。

儿科医生查房

该病起病急,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蚕豆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病程一般为6天,但是血象恢复及贫血的改善约1个月。

蚕豆病高发于长江以南的省市,如海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其中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3岁以下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0%,男宝宝远多于女宝宝。家族有相关病史的,可以在宝宝新生儿期提前筛查诊断,早诊断早预防。

蚕豆病

如果孩子患蚕豆病,家长应注意:

1.蚕豆病不一定非是吃蚕豆才会出现,吸入蚕豆花粉、闻到蚕豆味道都可能发病。生活中最好使用专用餐具和烹饪器具,避免接触蚕豆、蚕豆粉及蚕豆制品,包括粉丝、豆瓣酱等。

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家长要尤其注意避免孩子到蚕豆地。

2.樟脑丸中含有的萘成分也可引起溶血。如衣服储存时使用了樟脑丸,穿衣前要晒。

3.蚕豆病有严格的用药禁忌,孩子就医时务必明确告知医生,日常最好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蚕豆病为遗传性疾病,没有特殊药物可治疗,病症将伴随一生,不会变轻或消失,所以说禁用药或慎用药是一生都要禁忌的。

体内缺乏G6PD会导致红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下降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499000472055080394&t=1733626569279&showmenu=fals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7499000472055080394&ref_read_id=54d2ce1f-bfbe-47c4-a4c6-df173eec5503_1735886778641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