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台州学习平台】今天我出镜丨林苗:妙手仁心 “普”写担当
点击次数: 237 信息来源:台州学习平台 作者:黄月红 编辑: 发布时间:2024/9/22
林苗
林苗,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心胸甲乳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34年,他眼里看病,心里装人,每天提前到岗,在肿瘤微创化治疗领域不断探索,24小时不关机,时刻准备为患者奔赴医院。他以坚定的信念、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医者的担当与使命。
每日早到,践行医者初心
上午7时许,林苗主任就已现身病区进行查房。他轻声细语地与每一位病人交流,仔细查看术后病人创口的引流状况,悉心询问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情况,耐心叮嘱即将出院病人的注意事项……
“我习惯早点来上班。”多年以来,他始终坚持每天提前30分钟到岗。
“我们早到一点,省得他们等。如果要坐门诊,应先查房,再交给值班医生。”林苗主任表示,病人看待医生,往往首先感受到的是重视程度,而非技术有多么高超。
为此,他对科室的年轻医生也是这么要求的,上班要早点到岗,切勿卡点。既然选择成为医生,就必须用心去做,绝对不能敷衍应付。
“眼里看的是病,但心里要装的是人,我们应该把病人当熟人来对待。”从医34年,他怀揣着对这份事业的初心及热爱,对每一位患者皆关怀入微。

林苗为病人检查腹部情况
致力治疗肿瘤,开拓微创之路
老百姓一提到癌症,常常谈虎色变,风险大,且手术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紧跟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步伐,林苗先后两次前往上海的知名医院进修,潜心学习肿瘤治疗技术。
学成归来后,林苗带领团队勇当先锋,在玉环率先开展了腔镜下肺癌、食管癌等手术,成功让肺癌、食管癌手术步入微创化时代。
然而,作为县级医院的外科,要留住肿瘤病人谈何容易?老百姓在确诊病情后,通常更倾向于前往大医院。
对此,林苗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全力以赴提升技术水平。学科分成肝胆、心胸、甲乳外科三个专业组,让每位医生术有专攻。另一方面,在医院的支持下,积极对接沪杭温大医院的专家,方便病人在家门口看上名医,尽可能为病人提供便利。

林苗手术中
71岁的老潘在被查出右肺中叶恶性肿瘤后,心急如焚,急忙去省城找专家就诊。当专家得知老潘来自玉环时,便建议他回玉环找林苗主任。老潘听了专家的建议后,经过再三思考,最终找到了林苗主任。在林苗主任的精心治疗下,老潘顺利完成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如今,老潘每次复查时都习惯去找林苗主任。
林苗介绍说,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早筛早治理念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肿瘤得以早期发现,这无疑为后续的治疗创造了极为宝贵的契机。
与此同时,外科医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曾经“刀光剑影”般的传统开胸开腹手术,逐渐被如今“不动声色”的微创技术所取代。外科正逐步实现各类手术的微创化,今年,肺癌、食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等患者的留院手术率较往年有了明显提升。

林苗(左1)手术中
时刻待命,守护生命承诺
作为普外科医生,手术台是林苗的战场,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他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这是他对患者的无声承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患者的呼叫,他都会第一时间奔赴医院。

林苗手术中
有一次,一位工人在操作车床时遭遇意外,被铁皮击中心脏,生命垂危。当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时,已经出现严重休克,情况万分危急。
林苗临危受命,迅速组织抢救。开胸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患者的心脏破了一个大洞,鲜血如泉涌。
“手术刚开始,病人瞬间心脏骤停!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林苗医生仍心有余悸。心脏破裂是胸心外科严重外伤,死亡率极高,“快”是抢救此类患者的关键所在。他和同事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堵住伤口,实行胸内心脏按压,最终使心脏复跳。
“医生这个职业,常常是一边提心吊胆,一边又感受着成功将病人救回来的那种成就感。”林苗说。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民众对医生的信任度越发不足,这使得医生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我深知医生成长的不容易,所以24小时开机,也想给年轻医生一条后路,只要有需要,我随时能到。”
林苗和爱人都是医生,平时工作忙碌,对孩子的陪伴相对较少,但令人欣慰的是,父母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在女儿心中种下了种子,她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