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台州日报】ICU的温度

媒体报道

【台州日报】ICU的温度

点击次数: 225      信息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郑孝敬    编辑:     发布时间:2024/9/1     

我是1995年到医院的,刚开始在内科病房上班,经常碰到喝农药自杀的病人。有一次,一个20多岁的女孩,喝了约300ml甲胺磷,住院第2天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我和其他同事一起进行心肺复苏,但最终无法将她从死神那里拉回。等1996年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成立后,几乎没有病人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

20多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但还是经常碰到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还经常碰到患者对我们不信任。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堂吉诃德,不断地挑战风车,但永远无法战胜。

1996年,我到急诊上班,基本上是三天一次夜班,除了看急诊,还要跟“120”救护车出车。

一次暑假,“120”接到电话,说是有小孩掉到水库里了。我和一个麻醉师、一个护士坐着救护车,开了20多分钟的路赶到水库边,结果发现水库边聚集了一两百人,掉入水中的小孩还没找到。在岸边等了20多分钟,终于找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大男孩。拉上岸时,他全身冰冷、发绀,呼吸、心跳停止,两侧瞳孔散大,距掉入水中已经1个多小时。我们在水坝的斜坡上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插管,并接回医院进一步抢救。途中有人悄悄问我还有救吗?我低声跟他说,如果淹在水里1个多小时还不会死,那不是人,那是鱼。我明知抢救没有意义,但作为医生,能怎么办呢?当着几百人的面如果不抢救,估计他们会把我扔进水库里。这件事让我明白,医疗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医学,医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是安慰、关怀,更是艺术。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1997年,我到ICU上班。当时的ICU有9张重症床位、16张普通床位。医生基本上是3天或4天一次夜班,每个夜班当天上午还要查房,一年365天几乎天天上班,夜班经常忙个通宵,下了夜班还要站好几个小时查房,站到最后,双腿发酸地回家。夜班上多了,又没有得到好好休息,导致我严重失眠、多梦,曾经吃3颗安眠药也没有一点效果,后来吃了一段时间的奥氮平,结果感觉大脑经常宕机,早上查房没有思路,感觉人生没有意义,这才理解抗焦虑药的副作用之一“可引起自杀倾向”是什么意思。更深一步理解,许多病人的痛苦是药物造成的,是我们自认为了不起的现代医学造成的。

许多老百姓总是说现代医学真发达,但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200年之后的人看现在的医学就像我们看200年前的医学一样,是多么的肤浅和粗劣,目前的医学还很不完美。当医生用这个不可靠的工具来做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就像盲人摸象,差错在所难免。为了减少偏差和谬误,除了学习医学知识外,还要广泛地学习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经过不断的临床磨练和思考反刍,用哲学的思维来指导临床,才能达到医学的最高境界。当然,就算你是神医,也会碰到无计可施的时候,只能对家属进行安慰和解惑。这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教堂的牧师一样,用爱来安抚别人的心灵。

ICU病人往往同时有多种疾病,诊疗过程有多种选择,其中的选择比较复杂。所谓患者家属的选择,实际上是医生做的选择,医生所做的分析和判断决定了家属的选择。无数次,我会担心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如果出错,就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有一次,我一个同学的爸爸严重脑出血,手术后仍然深度昏迷,同学问我要不要继续治疗,我知道他能活下去,但可能处于严重痴呆状态,无法行走、无法吃饭,大小便都要别人帮忙。我的一番话将决定是让他活下去,还是让他走。这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法官,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我又会反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来判决一个人的生死呢?这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承受伦理的煎熬。

ICU经常接收因病情加重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病人,其中一部分家属往往对本院已经失去信任,甚至认为存在医疗事故。这样的家属往往很难沟通。为了甄别对错、明辨是非,为了让家属更好地理解医学,也为了医院的信誉,我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些病人身上,把这些病人列为重点病人,研究得更仔细,找家属谈话签字也更多,有时候还要请外院专家来会诊或远程会诊,以提升说服力,减少与患者家属的隔阂,重新建立相互信任。

2002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ICU医护人员是与传染性病毒抗争的前线工作者之一。非典期间,ICU医生抽调到急诊,戴着闷热的N95口罩看发热病人,所幸没有感染。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ICU本来就医护人员不足,还抽调了医生去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点、隔离观察点和感染楼的发热病房,科室医护人员接二连三地倒下,危重病人塞满了ICU抢救大厅,还能上班的医护人员天天加班,坚守岗位。当病人又重又多时,值班的加班加点,没值班的人也主动来医院帮忙,默默地卷起袖子戴上手套投入工作。能做到这一切,是每个医护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和感情,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是追求杰出和卓越的职业精神。

ICU内奄奄一息的病人,ICU门口焦虑而悲戚的家属,催促着我们不得松懈。在ICU,我们无数次和死神角力,跟时间赛跑,试图“扼住命运的咽喉”;无数次和焦虑、恐惧甚至是戒备的家属交谈,不论成功与失败,为了争取哪怕一线希望,我们已用尽全力。回想每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每一个活生生的病人、每一个彻夜不眠的夜晚,仍然难免会心情激荡。

医疗的价值是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的,做医生让我懂得珍惜生活,懂得爱护他人,更懂得知足常乐。我希望以后回想自己做医生的日子,可以坦然地说我对得起救治过的所有病人,我用自己的双手和能量帮助了许多人,用我的真情感染了许多人。

这大概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吧!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409/01/content_209243.html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