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玉医信息 > 2011年玉医信息第二十二期
玉医信息
2011年玉医信息第二十二期
点击次数: 1315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1/9/28
第二十二期(总第515期)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本 期 要 目]
★ 我院接受“二甲”复评
★ 远离商业贿赂
★ 我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核查
★ 重走红色路 山水楠溪行
★ 壮汉被马蜂蛰休克 幸亏及时抢救脱险
★ 无言大爱洒玉环
我院接受“二甲”复评
9月1—2日,受省卫生厅委托,市卫生局组织等级医院评审组专家一行21人,对我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评审。
评审工作分汇报、检查、反馈三个程序进行。1日上午,首先召开了评审工作汇报会。评审组大组长朱坚胜介绍了评审检查的原则。院长龚时贤以多媒体的形式,向评审专家汇报了医院总体状况和创建“二甲”迎接评审情况。
汇报结束后,评审组分行政、医疗、护理等13个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核、模拟案例演练、三级查房等方式,对照《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逐条逐项,认真检查,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护质量、服务能力、综合实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评审验收”。
最后,经评审团各小组交流汇总后,评审专家就各自分工检查的情况进行一一反馈。专家们认为我院通过“二甲”复评,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符合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专家组朱坚胜大组长反馈评审总体情况。领队江志勇结合省厅关于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作了总结发言。他们认为,我院围绕“促质量、保安全、优服务、控费用、塑形象”等主题,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三好一满意”等创建活动,使医院的硬条件、软环境得到了不断加强,整体服务能力、社会满意度得到提升,医院已成为了台州市二级医院的姣姣者。
随后,龚时贤院长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医院将对各位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剖析反思,逐步改进、提高,并以“三乙”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最后,县卫生局副局长庄文辉、市卫生局副局长叶向阳先后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医院以“二甲”复评为起点,扬长避短,负重拼搏,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健康乐园。 (本 刊)
远离商业贿赂
我院组织观看《医德医风警示录》
9月21、22日晚,我院党委组织全院职工分批观看由中纪委宣教室、纠风室等联合摄制的记录片《医德医风警示录》,让全院职工接受了一次职业道德和廉政意识教育。
《医德医风警示录》针对近年来医药购销和卫生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而拍摄的一部警示片。它从五个部分,通过翔实的案例、深入的暗访和明访,深刻揭露了个别医疗机构和极少数医务人员收取药品器械回扣、索要患者红包、乱开处方提成、巧立名目收费甚至抛弃病人的典型现象,揭示了现代医药市场、医疗机构的乱序及少数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沦丧,也剖析了其内在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危害,反映出党和国家在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的坚强决心。
该片给广大医务人员敲响了警钟,促使大家对这些有悖于白衣天使崇高使命的现象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真正做到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真诚取信于民。
据了解,近两年,我省相继发生多起医药回扣事件,给社会带来了极不良影响。为此,省卫生厅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根据省卫生厅要求,医药回扣自查自纠工作于9月30日结束,此后卫生厅将联合各地公安部门进驻医院开展案件查办工作。 (本 刊)
我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核查
9月21日上午,由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组对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申报学科进行了现场核查。专家组由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温州医学院附属各医院管理和学科方面专家等组成。
专家组听取了医院关于医院概况、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申报等方面情况的汇报,随后分成管理组和学科组分别进行了资料查阅、现场核查。管理组专家主要对我院基地的建设情况,如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力量、经费保障等指标进行了核查,现场查看了教室设置、教学设施、住院医师住宿条件等情况,还召开了由带教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学科组专家则对各培训学科的情况,包括科室的设置、规模、医疗设备、诊治疾病范围、医疗工作量等情况以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束后专家组将现场核查意见进行了结果反馈。核查组充分肯定了我院对基地建设的高度重视,资料准备较完整,自评打分实事求是。管理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经费管理、住宿条件、档案管理等方面均具备临床教学培训的条件,部分学科具备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条件和要求。最终结果由省卫生厅确定后会下发文件。
县卫生局庄文辉副局长在反馈会上作表态发言,县卫生局将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基地和医院学科建设,努力创造住院医师培养的良好条件。医院要针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质保量做好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确保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据了解,此次我院申报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1个学科,它们分别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全科医学。 (本 刊)
重走红色路 山水楠溪行
9月24日,外科和行政后勤党支部组织30多位党员,来到永嘉县五尺乡红十三军遗址,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温州市永嘉县创建,是受党中央直接领导、并被编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队伍之一。部队由军长虎公冕、政委金贯真率领(玉环人潘心元也曾任政委),坚持斗争历时四年,大小战斗百余次。主要活动在括苍山麓、东海之滨和瓯江两岸,足迹遍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县,攻丽水、战平阳、克缙云、占乌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党员们参观了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红十三军纪念馆和红十三军纪念碑,一张张图文并茂的老照片向人们无声述说着那段永载史册的往事。党员们还在纪念馆进行了入党宣誓,实地感受老红军革命的艰辛历程,切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之后,党员们还游览了楠溪江石桅崖,体验了竹筏漂流,让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感受“小小竹筏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境。
(本 刊)
壮汉被马蜂蛰休克 幸亏及时抢救脱险
近日,一中年男子被马蜂蛰伤,仅10分钟后就发生休克,后经我院及时救治方脱离危险。
当天上午九点半左右,联通公司工人叶某正在和工友们一块,在陈屿一铁塔作业。突然感到手背被针刺了一下,同时觉得疼痛。叶某本能地看了一下,发现一只马蜂从身边飞走。他认为自己被马蜂蛰了一下,不一会儿,他就感到头晕、乏力,左手背肿胀明显。于是他立即停止作业,回到地面上。由于叶某感到乏力,工友们立即将他送往我院。
就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叶某渐渐感到眼前发黑。入院时,叶某全身出汗,神志恍惚,处于休克状态,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为其进行了升压解毒等一系列急救措施,半小时后,叶某病情逐渐稳定。
据接诊医生介绍,该患者虽然是一名中年壮男,但由于对蜂毒过于敏感,出现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据了解,近期,我院收治多例被马蜂蛰伤而休克的群众。秋季是马蜂一年中最活跃的时期。但马蜂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基本是出于自我保护。
被蜇咋办?医生提醒群众,如被马蜂蜇,有刺的及时将刺拔出,然后用肥皂稀释的水清洗,可以解部分毒,然后及时就医。 (本刊 吴夏青)
无言大爱洒玉环
——记天台援玉医生、天台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金望华
金望华,天台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2006年7月受天台医院派遣来到我院,2011年9月1日离院。9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
“金望华医师去世了!”9月16日上午,从天台传来噩耗。
消息突然,9月17日,院领导一行4人赶到天台,才得知金医师5年来坚持在医院上班,却隐瞒4年的病情。
五年前,他被派来支援玉环
2006年,我院内科医生缺口严重,几乎无法正常运转。一时招聘不到能独立上班的医师,院领导设想从台州联合体医院“借”一位医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天台县人民医院的支持。
当时,金望华为天台医院退休后返聘的内科主治医师。经个人自愿,医院选派,当年7月,金望华来到了我院。
头发花白,儒雅温和,文质彬彬,这是金望华留给同事和患者的印象。很多病人见他一面,就觉得他值得信赖。
“他年纪大了,看病虽然慢些,但很细致,病人都喜欢找他。所以他下班总是比我们晚些。”同事们都这么说。
五年来,金医师以玉环为家。“按合同定,他每周只要上五天班。可他长期坚持每周坐诊五天半,多出来的半天都是义务劳动。这些加班,我想给他补休,可他从来不要补休。”内科主任阮宏标说。
为此,每逢过年过节,阮主任会给他多排几天补休,让他多点时间与家人团聚。而他,总是婉言拒绝或提早回到医院上班。同事们问及原因,不善言辞的他,淡淡一笑道:“节假日病人挺多的,大家都没排休,我怎能休得安心呢。”
五年里,他坚决不麻烦医院
然而,让同事们无法相信的是,早在四年前,他就知道自己患上了肾脏肿瘤,但他只告诉家人:“疾病是良性的,不碍事。”
直到近日,笔者从我院体检系统查询到,五年间,医院为他提供了三次体检的机会。2007年,所有体检项目他都做了,B超显示:右肾输尿管占位病变待排,建议到上级医院排查。当问及排查结果时,他说:“良性,没事的。”2009年,大部分体检项目他都做了,但他却没再验血、做B超。2011年,体检单发给他,他谢绝了,说自己年龄也大了,医院等级复评通过,他也可以放心回家了。
看得出,金医师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觉。可是,每次儿女们叫他回家休养时,他总是说医院缺人,需要他。
为了让父亲能早些回家休养,并做全面检查,儿女们多次要求他,将病情告诉玉环医院。可金医师坚决不让,说:“我是天台医院派来的,不能麻烦玉环医院。”
或许,就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爱患爱院的情感,让金望华医生在医院和病人最需要的时期舍己忘私、义无反顾地留在了玉环。
五年后,他只有一个“要求”
转眼间,来玉环快五年了。今年6月,金医师向医院提出想退休回家。
当时,医院正在准备迎接“二甲”复评,预计8月底接受评审。介于内科医生紧缺,院领导找到了他,想征求他的意见,“能不能继续帮帮医院?直到等级检查结束,预计两个月。”
金医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8月底,也就是金医师工作的最后几天,同平时一样,他早早地来到诊室坐诊,下午看好病人,整理好诊室最后一个下班。同事们发现金医师显得疲惫,关心地问及他的身体,他笑着回答:“没事,我挺好,能站好最后一岗。”
8月31日,金医师向医院提出:“家里有事,已经和家人商量好了,一定得回去”。
于是,医院答应了。
“平时,金医师外表看上去挺硬朗。五年的朝夕相处,与他的交流一般都是工作方面,生活方面没多少了解,也从来没看出他身体有问题。是我们关心不够啊!”提及金医师,院党委书记陈增瑞充满愧疚。
“前些日子,不见金医师来食堂就餐,我们以为他回家去了,看来他这些天胃口很差了……”同事们谈起这些情况声音有些哽咽。
9月1日,是医院接受等级医院评审的日子,也是金望华离开玉环的日子。上午,他把宿舍钥匙和血压计交给了内科门诊王道通医师。这时,他提出了在院期间唯一的“要求”:“医院正在迎检,很忙,不要打扰院领导。检查结束后,麻烦你帮我把血压计交给医教科,钥匙交给总务科。”
“五年多,他从不向医院提过任何要求。”杨善浦副院长说,“作为客人,走之前,我们要请他吃个饭,可他坚持不要。说让医院派车送他回家,又被他拒绝了。” (黄月红 陈永平)
金望华同志简介:
1939年12月出生于天台城关,1964年7月参加工作。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读浙江医科大学;1964年7月至1981年先后在余姚县梁弄卫生院、余姚工农兵大学、余姚县人民医院担任内科医生、教师等工作;1981年10月至1985年5月在平桥区中心医院担任内科主任、副院长;1983年担任天台县政协委员;1985年5月至1990年1月担任天台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书记、校长;1987年被评为天台县优秀党员,1990年1月调入天台县人民医院至今,一直担任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