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玉医信息 > 2012玉医信息第十七期
玉医信息
2012玉医信息第十七期
点击次数: 427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2/6/7
第十七期(总第540期)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本 期 要 目]
★ 瞄准重症医学前沿 提升技术辐射能力
★ 一人有难众人帮
★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病人成功脱险
★ 飞来铜片招“杀身之祸” 命悬一线成功获救
★ 5小时成功摘除脑膜瘤
瞄准重症医学前沿 提升技术辐射能力
6月1日下午,我院在学术报告厅举办“浙江省医学龙头学科”ICU2012新技术推广会,向大家介绍重症医学科发展前沿。全县五家全民医疗单位、急救医学负责人及我院医护人员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ICU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临床医师不断学习,时刻掌握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推广会上,ICU主任医师陈增瑞、周朝阳主任、郑孝敬副主任,分别就“重症医学2011-2012”、“2012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解读”和“重症病人医学伦理学”、“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作了专题报告。他们用精彩的多媒体,丰富的内容与与会的同仁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新技术、新业务的持续开展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推介,大家对重症医学的前沿理念、国内外最新动态及先进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为提高我县急、危、重病人诊疗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了解,我院ICU创建于1996年,经过16年的发展,学科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尤其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上较为突出。先后有硫贲妥钠在解救严重毒鼠强中毒的应用、超长心肺复苏在急性草乌中毒中的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在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PIC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应用、CRRT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等十余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使学科的发展紧紧的跟上了国内和省内的先进水平。2010年,ICU成为浙江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此,ICU以“龙头学科”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科在本地区的学术影响和技术辐射能力,为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 刊)
一人有难众人帮
一位重度胰腺炎患者,因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医疗费。我院医护人员及好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让她有钱救命。
现年39岁的李女士,是一位重庆在玉务工人员,其丈夫是一名司机,因不慎撞人进了牢房,家里倾家荡产赔了受害者20多万。为了还债,李女士带着女儿来到玉环打工。
可是,5月22日,李女士突发急性胰腺炎,住进了内一科。病情危重,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李女士病情逐渐好转。
家庭的变故、疾病的痛苦,以及高额的医疗费,让李女士一筹莫展。李女士的遭遇,内一科医护人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帮助她渡过难关,医护人员自发为李女士捐款。内科第一党支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行动起来,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
6月1日上午,内一科全体工作人员与内科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共35人,在内一科护士站举行了简短的捐款仪式,大家你捐50无,我捐100元,不到十分钟,就筹集捐款2880元。
在捐款现场,患者家属洪女士得知李女士的情况后,也将200元送到她手中。洪女士说:“我老公患病在身,她的困难我能理解,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嘛!”据了解,李女士在下斗门村一工厂上班,同事及邻居们也自发为她捐款,为她送来了医疗费。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这次爱心捐助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医护人员团结互助、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因为有爱,人间才会温暖。 (本 刊)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病人成功脱险
近日,脑外科成功抢救一例重型颅脑外伤、广泛脑挫裂伤致脑疝患者。
5月6日,45岁林某因“头部外伤不省人事1小时余”收入神经外科,入院时病人已是神志不清,呈意识模糊状态。CT检查提示:左额颞叶、右额颞叶及左顶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多发骨折。当时出血量不多,予以保守治疗。
然而,一夜过后,患者病情加重,昏迷,双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脑疝形成。生命危在旦夕。为抢救伤者生命,脑外科医生当机立断,紧急为患者行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四个脑叶的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通力协作下,7个多小时的手术过程顺利,术中虽然出血约2000毫升,但麻醉科充分利用了自体血回输,从而确保伤情的稳定。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病情逐日好转。目前,神志转清,正处康复期。
医生介绍,这是一个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个脑叶均有挫裂伤出血,病情凶险复杂,抢救不及时,病人可在短时间内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在多科联合及时手术抢救下,伤者的生命得到挽救。该病人的再度抢救成功,充分体现了多科合作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团队精神。 (本 刊)
飞来铜片招“杀身之祸” 命悬一线成功获救
在电视剧里,我们时常能看到割颈自刎的情景,这里的自刎就是割断颈动脉大出血而死。然而日前,我院接诊了一位静、动脉破裂大量出血的伤者,但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竟然神奇地把他“拉”了回来。
小张是一冲床厂工人,5月24日上午,她像往常一样专注自己的工作,突然一件高速旋转下的东西“碰”了一下她的脖子。瞬间,小张脖子上鲜血直流……同事们一阵手忙脚乱,拔打了120。
120医生对小张进行了紧急处理,很快将她接入我院。医生诊断:小张脖子里已经形成大血肿!医生迅速做出决定:颈动、静脉破裂,快送手术室。
动脉出血可是耽误不起的。医生说,伤害小张的是一块长约5公分的月牙形铜片,病人颈动脉破裂,颈内静脉完全断裂,多处出血裂口。
手术中,麻醉医生为小张自体血回输1000多毫升。“我们要做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保障他的呼吸的情况下,找到他脖子内的破裂血管进行缝合,但真正做起来难度太大了。”医生事后说。
颈动脉出血比一般的动脉出血更可怕,因为它不但有大出血导致死亡的可能,还有血肿造成窒息死亡的可能!由于颈内静脉完全离断,动脉破裂口多,四位医生好不容易找到破裂口,可按压止血、缝合难。
在多名医护人员的支援下,手术2小时,终于成功精确缝合各血管破裂口,小张被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麻醉科 敖程斌)
5小时成功摘除脑膜瘤
日前,脑外科为一名脑膜瘤的病人,实施了脑膜瘤切除术,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苦手术,成功将颅内肿瘤切除。
64岁的庞太太,反复头晕一个多月,症状也有加重,来到我院就诊。磁共振提示右额部占位,诊断为脑膜瘤。由于病人脑膜瘤与大脑镰相连,靠近矢状窦,手术难度大。脑外科组织科室全体人员研究手术方案,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在北京专家的指导下,于5月17日为病人行开颅脑膜瘤切除术。在显微镜下经过5小时精细手术,终于将肿瘤切除。
术后复查肿瘤完全切除,病理结果为脑膜瘤。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原先的症状完全消失,未遗留功能障碍。这表明我院脑外科的整体诊疗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据了解,曾怀文主任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回院不久便开展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膜瘤切除等新技术,带动脑外科技术发展。
医生介绍,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成年人发病较多,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缓、病程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本 刊)
送: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委办、县府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各镇乡、县卫生局、各卫生医疗单位、各信息员、各科室、各监督员
签发:徐金女 核稿:盛光池 编校:黄月红 印发:总印2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