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 员工随想 > 海岛故乡别样游

员工随想

海岛故乡别样游

点击次数: 8479      信息来源:    作者:陈永平    编辑:     发布时间:2012/11/13     
    从洋屿岛深秋游回来,一直想写一篇游记,每每打开电脑敲打键盘,总静不下心来,我知道,海岛深秋游虽然令人回味,值得体验,而小岛故乡今昔变化勾起我丝丝忧伤。
    早些日子,有同事商量着去洋屿岛游玩,体验荒岛露营生活。作为曾经的洋屿人,我当之无愧承担起向导的角色,配合牵头人做好活动的计划准备。考虑到岛上居住房子久未住人,我的两位姐姐提出早一天上岛,将借用的村部打扫一下以供我们使用,同时掏些岩贝小螺给大家尝尝。
    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按照原定的计划,我们一行十余人,带上两天的菜粮,七顶帐篷,开始了海岛洋屿之旅。
    洋屿岛位于鸡山的东北面,水路距县城约16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古时有闽人移居岛上牧羊,故又称“羊屿”。洋屿岛是一个典型渔村,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为业,后因渔业资源枯竭,村民们不得不舍弃赖以生存的捕捞业,举家离岛另谋生计。曾建乡立村,海洋经济一度辉煌,有2000多人口的洋屿岛,现已人去岛空,仅有几户讨小海为生的渔民留守空岛,离岛谋生的村民们舍不得祖辈相伴的旧屋,每年会上岛一两次,看看家,开开家门,给小岛保持着人气。前些年,政府出台海岛移民安置政策,家家借贷凑钱,倾其所有上交了首付房款,如今,位于漩门二期的安置房已全面动工,散居在玉环各乡镇村居打工设摊,租住农房的村民们期盼着早搬新家。去年秋天,一批旅游爱好者赴洋屿岛探奇,岛上的彩石滩让他们惊喜赞誉,一篇介绍彩石滩的文章见报后,引得一些游客登岛考证观赏。单位的同事们闻悉后经不住好奇与向往,决定组织秋游一探究竟,同时体验一次海岛露营生活。
    五辆自驾车在码头停靠后,我们登上了洋屿航船,20分钟的航程后,熟悉又陌生的故乡——洋屿岛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全岛的概貌远看不曾改变,一排排层层递进、风格简约分明,被人称为海上“布达拉宫”的民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上岸,沿着上行弯曲的石板小路前行。近看,泛白的墙面门窗,紧闭的房门,失修的窗户,房间屋后空荡荡的地面乱草丛生,告诉我们这是一些无人居住的空房子。沿路,成堆的空瓶子和生活垃圾则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生活。在通往村部的一户村民门口,三五个老人在闲聊,看见我们,客气地与我们打个招呼。先前听姐说起过,岛上为数不多的几位留岛老人,大都因子女经济困难无力出岛租房定居,只能随子女留岛简居,有个别老人因习惯岛上生活,割舍不下海岛清结不愿随子女离岛而留居。
    在村部办公室放下行囊略作休息,三姐带着我们一行直奔彩石滩。环岛山路,部分路段已被杂草淹没,踩在草路上小心前行,一路无人,我们一行人的感言和笑声在寂静的山间显得格外清晰,也给少有人气的小岛带来几多生气。经过后岙码头,海浪拍打着码头,往日渔民们满载着鱼虾在这里开仓卸货的场景历历在目。经过一片较大面积的草皮地,耳边海浪声越来越清晰,在山脚边俯瞰,采石滩便展现在我们眼前,顺着狭窄的泥石路下行,五颜六色的石头尽收眼帘。捡起一块块采石细细观赏,正如前人所说,彩石不仅光彩夺目,而且质地温润细腻、通灵清亮,观之赏心悦目,抚之清心怡人,最为奇妙的是,很多石头是多层混合色,色彩的明暗甚至连画家也无法调配。眼前的采石,与孩时没有两样,只是靠近山脚的滩边多了许多废弃物,有木柴类,橡胶类,瓶罐类,还有一些旧鞋破袋,让本来面积有限的彩石滩少了规模特色,让大家在赞赏之时平添几多惋惜。我的一位同事说:“看到这么多垃圾,我有想清理的冲动。”是啊,在人烟渐稀的海岛有此绚丽迷人的采石滩,本是个难道的开发游玩之处,如今来人不多,垃圾却不少,实在有些惋惜。
    采石、海螺,对于来自城镇的同事们来说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在采石滩上赏过石头,拍过倩影后,有的同事已迫不及待的奔向海边岩礁淘宝去了。我选了一块平整的岩石,与三姐亲石而坐,拂着海风,听着海涛,捡着孩时的记忆,说说家乡的变迁,感叹着生活的变化……
    由于涨潮的原因,考虑到安全因素,在采石滩呆了一个小时,我便招呼着靠海淘宝的同事们撤退,玩性正浓的同事们只有收拾心情,带上不错的收获:品种各异的海贝海螺。因在船上听过船工说起彩石滩上采石不宜带离石滩的典故,同事们临走时将心仪的采石一一放回石滩,带着几分留恋离开了游程的第一站。
在彩石滩的山顶,有一片面积较大、地势平整的草地,厚实的草被均匀干净,脚踩在地上十分舒适棉感,大家商量后决定在此搭建帐篷。于是,大家赶回村部,一批人留在村部准备晚餐,另一批人背上帐篷,赶在日落前完成帐篷的搭建工作。
    洋屿村部隔壁就是曾经的卫生院,卫生院依海而建,前院平台可以容纳几十人集聚,下行二十多节台阶,有一片沙滩、沙滩面积不大,同事们却不愿错过每一个海的气息,兴冲冲去探勘一番。前院平台被我们选为露天海景餐厅,我和二姐、三姐向留岛村民借来两张方桌,搬来几张木凳,将白天海边挖到的“岩雀”、“黄螺”,白天向村民买到的虾蛄、红虾烧熟一一端上桌。自带的烧烤食物、饮料一一备好,等待着同事们汇集开饭。
    天空,亮色渐减 高悬了一天的太阳终于感觉累了,慢慢的滑落到西边的天际,温热的发着金光的太阳在经过绚丽的变色后渐渐淡出海平面,晚霞一点点逝去。夜幕初降之时,赏尽海上夕阳晚霞美景的同事们欢呼感叹着回到了村部。一场别样的海鲜大餐、海岛烧烤之夜成为深秋海岛游的第二个节目。
    第一次吃上地道的“雀嘴”岩螺,同事们大呼好吃。虾蛄红虾体积偏小,肉质不甚饱满,味道却是鲜的过瘾,拷肉烤鱼、蔬菜年糕……用不着讲淑女绅士,抛开矜持一饱口福,同事们相互干杯,互道开心。卫生院平台路灯按时开亮,照看着温馨快乐的场景。快乐的笑声引来留岛村民,大家递上碗杯,热情地招呼着村民一起用餐,喧闹声打破了海岛往日的寂静。我们几个年近半百的“天使”,在年轻同事的感染下,飘飘欲飞起来,大家释放着青春的朝气,仿佛回到了“少女不识愁滋味”的时代。
    快乐的时间走的很快,饱食酒足,几轮80分对决后,同事们渐感疲倦,加上海边凉风习习,催人歇息。用村部井水简单洗漱后,带上空调小被,在自带的三盏应急灯的照引下,我们向露营小屋---帐篷区进发。岛上几盏路灯,给我们的前行之路帮了不少忙,大大减少了摸黑在荒草山路上探路的难度,也给夜行人带来几分温馨与安全感。经过彩石滩之路,接近草地,探灯远照,我们的营地已入眼帘。走进营地,七顶不同颜色风格的帐篷被同事们按椭圆造型集中搭建起来。在荒芜的草地上,帐篷显得极为显眼。站在帐篷边,周边漆黑一片,山底下海浪击石之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冲耳。我们一行虽有十余人,对于第一次露营且在如此人烟近无的海岛安窝,我还是感到有些孤寂与不安。加上衣少夜凉,睡意渐浓,我们选择早些进入帐篷歇息。人入帐篷,温暖即现,和衣躺下,背下软软的如床舒适。最奇怪的是,帐篷外孤寂不安的感觉顿消,家的安全、床的感觉充满在整个帐篷内。听着帐篷内外同事们的谈笑声,睡意很快袭来,不久我便进入梦乡。
    美美的一觉,醒来时天色已亮。奇怪?一向睡眠欠佳的我。帐篷露营竟如此香睡。我想除了白天游玩疲惫的原因,是家乡熟悉的天地气息在助我入眠吧!
    走出帐篷,招呼着同事们起床观看日出。帐篷搭建之处,依山傍海,帐篷出来转个身便可等观日出,这也是选择在此扎营的主要原因。我们按白天村民们提供的日出时间,摆好相机,集中视力,等候海上日出奇景的出现。
    远处,有一艘渔船在微红的天空沿着海际缓缓驶过,我们的视线一边跟着渔船移动,一边注视着天边红点子的出现。时间过去十余分钟,迟迟不见太阳的真迹,在大家分析日出时间是否记错,太阳是否被云层遮挡而感到失望的时候,在远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片强光,随之,弧形红线漾入眼帘。“是太阳。太阳出来了!”同事们欢呼着,相机、手机对着海天,按下功能键,记录着“太阳初出光赫赫”、“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自然奇观。在不断按下拍键记录太阳从线到圆的几分钟时间中,同事们或单人,或双人,或多人,将冉冉升起的海上日出作为背景,留下各自的倩影,许下美好的心愿,大家共愿身体健康,生活红火,友谊天长地久!
    再看一眼朝日霞光,在阳光下细细欣赏我们的营地,在帐篷前留下我们的合影,留下深秋游的美好记忆。在村部用过早餐,清理一遍屋内室外,带上行囊,我们登上返程的航船。船上,一名年过六旬的女船务工引起大家的好奇,黝黑的皮肤,清瘦的体型,看她抄着船活的样子不太灵活。经了解,船是洋屿岛上一户村民承包、由政府补贴的班船,她的儿子、老伴已经掌船多年了,这些天老伴身体不适,她临时替代一下。我问她累不累,她一脸惘然,苦笑着说“没办法呀,总得挣钱过日子呀”我又问“听说芦浦洋屿移民新村快建好了,到时候你家就不用开船了”“新村是新家,这老家还是要经常来看一看的”口气十分的坚决!是啊,新家固然好,对老家故乡的眷恋之情却是难以割舍的,这也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章节。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

  • 书记信箱
    yhyysj@163.com

  • 投稿信箱
    tg72360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