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综合管理 > 优秀团队 > 学科建设见成效 龙头舞出新发展

优秀团队

学科建设见成效 龙头舞出新发展

点击次数: 5558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8     
 
 
 
 
 
    2010年2月初,从玉环县人民医院传来好消息,重症医学科从全省申报的99个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浙江省25个县级医学龙头学科之一,这是全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中仅有的1个入围学科。
   科室的发展是离不开医院及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ICU全体医务人员的不辍耕耘。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的同时,他们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救死扶伤  不辍耕耘
 
    针对当时我县交通事故与意外发生率增加而治疗率低的现状,1996年10月玉环医院正式组建重症医学科(简称ICU),对各科生命濒危的病人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
    在ICU工作13年、现任医院书记的陈增瑞,见证了ICU的发展。时年医院将组建ICU的任务交到了陈增瑞、徐金女等人手中,他成了第一任的ICU主任,没有经验可循,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但他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和同事们苦苦钻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在了工作上。
    2002年新院建成后,ICU作为医院重点学科,其基础设施、技术队伍、研究条件及诊治水平也日臻完善。包括恢复病房的病床数扩增至23张床位,设施更加全面,多功能监护系统、心脏除颤仪、高档呼吸机、血液净化仪、血液灌流设备、血气分析仪、电子降温仪、支气管镜等先进抢救仪器和设备。科室收治的病种不断增加,包括:严重创伤,多发伤,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各种大中型手术后监护,各种急性中毒,脓毒血症,各种类型休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击伤、溺水、重度中暑等各种危重病患者。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陈增瑞,他说这么多年和死神较量,已记不得多少次从死神手里挽救出病人的生命,印象最深的应该是ICU成立以来抢救的第一位严重有机磷中毒病人,当时已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经全科医护人员23天奋力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有一次,收住了两位严重毒鼠强中毒病人,该病例死亡率极高。患者癫痫持续发作状态,陈增瑞率先给患者硫贲妥钠治疗。由于硫贲妥钠治疗毒鼠强时副作用大,临床上极少用,陈书记制定严密的治疗方案,大胆使用了它,让患者得到了康复,这在当时在省内都属领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他和ICU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医院危重病抢救工作模式初步建成,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3年来,ICU共抢救危重病人共约5000余人,成功抢救60多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成功抢救重度毒鼠强中毒、毒蛇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织纹螺中毒伴呼吸肌麻痹和其他各种中毒200例,另外包括各种意外如电击伤、溺水等、急性心肌梗死、各种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急性左心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哮喘、AECOPD呼吸衰竭、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脑血管意外、多发伤、重型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高危孕产妇及严重产科疾病、失血性休克、脓毒性休克等各种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濒临死亡的各种危重病病人。
 
科有特色  人有专长
 
    学科建设重在特色。多年的不断探索,让玉环医院ICU深深体会到,科室发展得好,特色不能少。
    于是,他们提出了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急性中毒、脓毒性休克等危重症病人CRRT的应用研究、ARDS及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BIS在镇静治疗中减少镇静剂用量的研究及ICU医院感染控制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省内占有一定地位,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目前,ICU已经拥有一支集临床实践能力和基础科研于一体的技术人才梯队,在抢救中毒、合并呼衰的多脏器衰竭患者方面具有相当实力。先后有硫贲妥钠在解救严重毒鼠强中毒的应用、呼吸机雾化技术改进、导丝引导置管引流心包穿刺术、超长心肺复苏在急性草乌中毒中的应用、血液灌流技术在毒鼠强中毒中的应用、无创通气在呼吸机撤机后的应用、BIS指导临床镇静的应用、PIC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中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CRRT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无创心排量(PICCO)监测为危重病人治疗导航等十余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在这里默默守护垂危病人,为延续病人生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医护人员共有32人,其中硕士1人,在读硕士1人,高级职称医生、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3人,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等护理人员共23人。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为夯实ICU人才队伍,近三年,先后选派人员参加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年会,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2009)及浙江市重症医学会年会十余次;先后有六人在北京协和医院等医院参加进修学习,一人参加北京大学医院管理MBA学习,一人参加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科室每年都选派医护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定期组织科内临床教学,帮助指导120急救中心等临床科室进行危重病人抢救,使其抢救危重病人的功能从ICU向120及临床科室辐射,大大提高了医院抢救危重病症的成功率。如今,ICU已成为医院培训基地,医院现任科主任、护士长许多都是从ICU出来的。
    学科发展的快,全靠人才带。学科带头人陈增瑞是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台州市ICU质控中心副主任台州市医学会急危重病学组成员。在他的带领导,科室人人有专长。他本人是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科技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科技带头人、玉环县危重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台州市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玉环县领军人才、玉环县名医。科室主任周朝阳是台州市优秀带教老师、玉环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与十佳医生,先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进修ICU。护士长林美爱是台州市优秀护士、台州市优秀带教老师、台州市工会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玉环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玉环县十佳护士。科室多名医护人员均多次在市、县青年卫技人员医学技能竞赛中获奖。
    他们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逐步将ICU建成代表我市优势技术水平的临床研究基地。13年内,科室人员在省卫生厅认可的二级以上医学专业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共32篇;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玉环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玉环县青年卫技论文比赛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
 
服务社会  任重道远
 
    救死扶伤,在ICU体现得最直接、最充分。他们团结协作,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成功抢救了许多急危重症甚至是判定为无生存希望的患者,让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延伸,同时也给予以无数弥留之际的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带给了无数病人家属亲人般的温暖与感动。
    他们还是热心肠的人。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极度紧张与忙碌,但工作之余, 他们在全县卫生系统、医院开展讲座,与大家分享先进医疗技术;他们在玉环E网上开展网络义诊活动,解答群众提出的医学疑难问题;他们积极参加玉环电视台、广播电台健康栏目,向老百姓宣传健康知识;他们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将心肺复苏宣传知识制作成光碟,提高社会急救能力。另外,海岛、社区、街头,总能看到他们看病义诊的身影;县内兄弟医院及乡镇卫生院需要会诊,也常常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正是由于ICU团队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他们已成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青年文明号”、“县卫生系统十佳服务窗口”。2009年,出院病人达626人次,业务收入突破1000万元,创历年新高。
    2009年,针对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县(市、区)级医院却形不成特色,甚至有些学科发展存在倒退现象,医疗卫生事业出现发展瓶劲。为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县(市、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更好地发挥我省医学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优势,省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通过创建,进一步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枢纽作用。玉环医院ICU以其雄厚的实力、优质的服务,成为第一批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作为一个县级医院的ICU,一路走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况,一批批ICU的医护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而对未来的发展,他们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在学科建设“群龙飞舞”的时代,县医院的ICU建设要想飞出自己的“龙威”来,只有靠特色。他们也将以这次“龙头学科”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县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不断提升学科在本地区的学术影响和技术辐射能力,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撰写于2010年初)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