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综合管理 > 优秀团队 > 用心呵护生命的人

优秀团队

用心呵护生命的人

点击次数: 5439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0/10/26     
    陈增瑞,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书记、ICU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年来,陈增瑞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技术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科技带头人”、“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科技带头人”、“台州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玉环县领军人才”、“玉环县名医”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是艰辛的付出和真诚的奉献;是勤勉的事业和优异的业绩。
 

 
 
仁心仁术  治病救人
 
    和不少受家人生病影响而走上从医之路的医生一样,陈增瑞学医最初的萌动也来自于家人:小时候,妈妈身体不好,因为反复上腹疼痛治疗效果不佳。看到母亲生病痛苦的样子,陈增瑞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并暗下决心将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痛苦的患者解除病痛。所以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填的全是医学院校,最后被浙江医科大学所录取。
    20多年的医学生涯,使陈增瑞认识到,要当好一名医生,一名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医师,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医德,有一颗治病救人的慈善之心,关爱之心。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先做一个好人。没有好的人品,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1988年,陈增瑞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玉环县人民医院工作。1996年,医院将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任务交到了陈增瑞手中,他成了第一任ICU主任。这是我县首个重症监护病房。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危重病防治体系?没有经验可循,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
    ICU跟一般的科室不同,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如各种严重呼吸衰竭、意外多发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濒临死亡的各种危重病病人。而每一位重症病人的抢救,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不但来自技术上,更是精神上的。干江有位70多岁的老人,因患冠心病在外地大医院做了手术后感染,被告知生命已无挽回的希望。其家人将他接回家,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念头送其住进县人民医院ICU。在陈增瑞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病情奇迹般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陈增瑞说:“既然当上医生,就要树立挽救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的理想、信念。每当抢救出一条生命时,不管多累,心里都很高兴,很满足。”就是这份信念,就是这份满足感,让陈增瑞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做这个工作,尽心尽力,并保持热情。他常告诉年轻的医生:“只要是抢救病人需要我的时候,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一定要打电话叫我,不要有顾虑。”
    陈增瑞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从医二十一年来,陈增瑞对医术一直精益求精,对诊疗的每一个病例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复杂、疑难病的诊治,他坚持不照本医治,善于坚持结合临床总结经验,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创新,成了他不懈追求的目标。一次,县人民医院ICU收住了两位严重毒鼠强中毒病人。在使用安定等药剂后,患者仍抽搐不止。这时,陈增瑞决定大胆创新。他凭着坚实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果断使用一种用于麻醉的药剂——硫贲妥钠,并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最终,这两名患者均成功抢救,而这种治疗方法在当时的省内尚属领先。
    这些年来,陈增瑞用硫贲妥钠治疗方法,成功抢救了我县几十多位毒鼠强中毒群众,其《硫贲妥钠在解救重度毒鼠强中毒治疗中的应用》也获得了2006年度台州市自然科学论文评选三等奖。目前,硫贲妥钠用于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方法,已写进最新的医学教科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10多年来,经过陈增瑞和ICU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玉环县人民医院ICU抢救了3000余危重病人,成功率近90%。 50多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肌麻痹在这里成功抢救,300多例重度毒鼠强、毒蛇咬伤等严重中毒患者在这儿得到康复,不计其数的意外伤如电击伤、溺水等心跳骤停患者在这里死里逃生……
 
刻苦钻研  以身示教
 
    在玉环医院职工心中,陈增瑞有着良好的口碑和人缘。熟识陈增瑞的人,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护士们,只要提到他,没有一个人不露出钦佩的神情的,原因在于他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优秀的医德,还有率先垂范、甘当人梯的胸怀和气度,更有随时以身作则,用他那认真负责的精神去激励全院职工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人格魅力。
陈增瑞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他若谷虚怀中的博学,他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神。他说,在临床上,理论知识实际用到的只有5%—10%。所以,要不断学习,以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新问题。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医务工作者,这话更是适用。
    天道酬勤。这些年,他通过自己刻苦钻研,先后开展了“导丝引导置管引流心包穿刺术”、“无创通气在撤气后的应用”、“呼吸机雾化技术改进”等40多项新诊疗和技术改进项目,发表论文《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氯磷定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脉搏氧饱和度测值准确性影响的观察》等,为提高我县急危重病人抢救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但自己肯学、肯钻,也要求下级医生这样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医院ICU呈现出一种求上进、讲规范、比服务的良好风气。
    陈增瑞最关注的就是国内外危重病学专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诊疗标准,他希望最先进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走进医院,让患者得到最先进的最实惠的治疗。今年,他又带领导ICU同仁正在开展“CRRT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和“PICCO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医院来说,有好医生才能吸引病人。对现代好医生的标准,陈增瑞有自己的见解。一位好医生,一要有精湛的医术,二要有为病人服务、奉献的心态,三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四要洞悉病人的心理,五要掌握一些相关法律知识。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
    一位刀刺伤手术后心跳骤停患者,已忙了一整夜正准备下班的他闻讯后,立即组织抢救: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脑复苏……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使病人心脏恢复跳动。然而,额头的汗水还未擦去,又接到一位农药中毒病人呼吸衰竭的告急电话,就像个“拼命三郎”似的又匆匆赶去救急。如此“连轴转”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由于抢救及时,病人情况稳定。
    陈增瑞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倍感温暖,因此找他求医的病人很多。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他的认真程度非同一般,对住院的病人,他常去查对护士执行处方(如输液)的准确性。他所在的重症监护病房,在他的带教下,医风严谨,操作规范,得到了上级和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肯定和称赞。
对来就诊的病人,陈增瑞总是为他们设计既见效又省钱的治疗方案;对于确实一时付不起医药费的困难者,他伸出援助之手,好几次还号召本科室人员为困难病人捐款。有一次,一位蛇咬伤患者住玉环医院ICU,在陈院长的带领下,全科医务人员抢救三天三夜,把伤者从死亡战线上夺回。面对这位外地民工无法支付医疗费,陈增瑞发动全院职工为其捐款,许多病人家属爱其感动也纷纷为其解襄,这在我县传为佳话。
 
着眼于民  致力于行
 
    身为医院管理者、危重病学科带头人,他不仅要担负起急危重病人救治、加强学科建设的重任,同时还肩负医院管理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他通过深入的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医院实际,推行了全成本核算和质量效益考核办法,改变了原来那种按收益一刀切进行分配的方案,根据体力、智力、管理的投入及各科室对员工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与分配挂钩,并拉开差距。这样,在那些岗位风险、劳动强度、社会影响较大的岗位上工作人的员收入列入到了第一梯队,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凝聚了人心。
    陈增瑞是我县的名医,但他说“名医”这个荣誉是大家给他的,只希望自己真真正正成为“民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医生。从医二十多个年头,陈增瑞亲眼目睹缺医少药给家乡人民带来的痛苦,人们都说“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收费高了,病人治不起,医院也发展不起来。陈增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医院副院长,他严格监管医院收费情况,形成降低收费标准,让病人治得起、治得好病的思路,在玉环医院产生了良好效果。近些年,玉环医院每门诊人次收费、每住院人次收费在台州市均处于较低水平。
    医事无小事。他总是要求每一名医护人员要多听病人说几句,多给病人讲几句,从每一个细节上为病人着想,多考  虑病人的感受。每天上班,他都要去门诊、病房转转,了解病人的需求,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挂号收费、看病取药、化验检查……每个到医院里看过病的患者都有切身体会:看一次病,要在医院里上上下下跑五六趟,看一次病要花上好几个小时。陈增瑞与医院其他院领导考虑在门诊大厅设立“综合办”,接受病人投诉,病人的病假证明、特殊检查等所有审批手续也都能在这里一站完成。
    在行政办公室里,天总有很多病人慕名前来就诊,他总是一一予以满足。当办公楼下班人走的时候,他带上文件杂志回家。回家后,一个会诊、一个未处理的行政事务,他又回到了医院,以此赢得病人和同行的胜任与肯定,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2009年初撰稿)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