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综合管理 > 优秀团队 > 30年护理 医路有你

优秀团队

30年护理 医路有你

点击次数: 5051      信息来源:    作者:黄月红    编辑:     发布时间:2013/5/23     
 
    今年“5·12”国际护士节,县护理学会对我县30年以上护龄仍坚守护理一线的11位护士进行了表彰。其中,我院金玉香、吴晓燕、潘冬平、陈洁、梁世芬、陈梅娟六位同志得到嘉奖。  
    30年,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几乎是全部。从20出头到半百之年,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都献给了一袭白衣。也许青丝已添斑白,眼角爬上皱纹,但是在病人身边忙碌的身影依然可爱。
    护士看着很美其实很累。而在采访中,她们说得最多的是病人给予她们的感动,想得最多的是年轻护士的培养和成长。 
 
    金玉香:人虽累心却甜
 
    金玉香,1981年从台州卫校妇幼医师专业毕业,从事妇产科助产专业34年,虽然年过半百,不再在产房里忙碌,但她仍负责流产室的人流工作。
    1981年,我县妇产科尚处于初创阶段,金玉香参加工作。妇产科工作相对较特殊,特别是产科,要求助产士必须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而且不论春夏秋冬,只要有紧急情况,她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工作压力大,一些同事因各方面原因先后转岗,金玉香却说,我从不后悔选择这份职业,知足者常乐,工作就要讲付出,不能总计较得失。
    金玉香还清楚地记得创业的艰辛。当时医院妇产科病发展困难,为了留住病源,医院给每位医护人员分派指标。为了生存,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千方百计找病源。金玉香说:“发动亲戚朋友,找孕妇到我们医院生小孩,那个时候感到好累,不过最有成就感,就是病人很满意,住院后他们就成了朋友。”
    “我家三代人都在医院工作,公公、我、女儿都在医院工作。我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继续做好这份工作,善始善终吧。”说到这里,金玉香眼含泪水,要告别奋斗了一生的护理工作,那份不舍浓得化不开。
 
    吴晓燕:一心扑在工作上
 
    “妇产科与一般科室不一样,母婴两条生命,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吴晓燕,在我院妇产科工作已35个年头了,但丝毫不敢松懈。
    5月16日下午,笔者在产检室看到,产检的孕妇接踵而至,建卡、问诊、测血压、查胎心、记录、反馈、宣教,直至下班吴晓燕停不下来,忙得额头一直冒汗。
    下午4点多,一位高危孕妇怀孕38周,胎心过快,经过氧疗等治疗仍未好转,吴晓燕苦口婆心劝说她住院观察,但遭到拒绝,这让她有些担心。
    对吴晓燕来说,在产检室工作,只是不上夜班,但责任仍很重。笔者对照《孕产妇保健手册》算了一下产检项目,每位孕妇建卡产检,涉及的项目近六十项。高危孕妇还得登记“高危评估表”,对高危产妇要定期电话追踪,直至孩子出生后。
    吴晓燕说,有时候感到力不从心。让她更苦恼的电子报卡,每位孕妇产检信息都要建立电子档案,上班产检人员多,根本来不及,只有早上班晚下班。
    上班期间忙得来不及喝水,有位同事曾在这个岗位患上了膀胱炎。在吴晓燕心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班时间不倒水喝不上厕所。她说,工作忙根本想不到要喝水。
 
    潘冬平:最大便利患者
 
    潘冬平,一副高高瘦瘦的模样,说话大大咧咧、做事踏踏实实。每每看到她在换药室穿梭的身影,让人肃然起敬。
    5月16日上午,笔者来到换药室预约采访,10多个病人围在诊室里,病人不耐烦的催促声、孩子因疼痛的啼哭声、潘冬平分诊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换药室异常嘈杂。潘冬平一会接待病人,一会电脑录入,一会换药,忙得马不停蹄。
    “都快退休的人,做的事情都很平常,有什么好聊的?”当天下午,笔者再次来到换药室,又遭到她的拒绝。换药室仍没消停,陆陆续续有病人来,有的要换药,有的要打封闭,有的做脓肿引流。她说,这一天换药的病人有80多位。病人多,一位同事过来帮忙,不一会同事又被外科医生叫走。
    潘冬平,1978年走上护理岗位,曾在内科、外科、传染科工作。年纪大了,医院“照顾”她到了门诊换药室。换药室有两位护士,兼顾换药和门诊手术室工作。
    门诊是医院的一扇窗口,护士代表的是医院形象。“换药室工作也很忙,但劳动价值没得到真正体现。不过都快退休了,计较这些也就没啥意思了。”潘冬平说,作为门诊窗口,我们就是要将最大的便利提供给患者。
 
    陈洁:做不了大事做实事
 
    陈洁,1974年我院招工进了医院,开始了护理生涯。白天上班,晚上读书。“那时,整个医院学习氛围都很浓,年轻人晚上没有业余生活,基本上都在医院帮忙,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1978年,陈洁考入杭州职工卫校萧山分校,毕业后重新到医院。“记得在外科工作时,有时一天手术七、八个,作为责任组护士,要忙到晚上七、八点,但并没有觉得累。过去,感觉护理重在操作,是单纯的忙;后来,实施整体护理,强调服务,压力逐渐大起来。”
    说到这里,陈洁有经验要分享,她说:“护理病人,首先要自己身体好。快退休了,我很想告诉年轻护士们,再忙再累,也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对工作都非常重要。”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陈洁最喜欢的一段话。她说:“每过一个护士节,我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感怀。我觉得,这些话是对护理工作最好的诠释和理解。”
    陈洁解释道:“护士护理病人,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有时要受委屈、很伤感,但的确是为病人做实事。因此,我认为做不了大事就做点实事。”
 
    梁世芬:做到老学到老
 
    “眨眼间已工作32年,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梁世芬觉得时光飞逝。
    1981年,梁世芬从台州卫校毕业,分配到陈屿卫生院,两年后调到我院,先后从事临床护理和院感管理工作。
    早些年护士工作虽然辛苦,但受人尊重。随着整体护理的推进,护士工作压力加大,“天使”背后隐藏着不少心酸和泪水:超负荷的工作量、被脾气暴躁的病人辱骂、收入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让新生代护理人员深感压抑。
    32年护理之路既漫长又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活赋予你的瞬间永恒。“一路走来,有许多同事都很关照我、帮助我,对我影响也很大,我一直心存感激。”梁世芬说,对工作和待人一样,应该学会感恩,摆正位置,不为索取,自己才会过得快乐。
    不管是护理工作,还是院感管理,对梁世芬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她说:“医院感染管理也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各个科室,关系每一个医患人员的生命。只有做到老学到老,用心服务,才能适应胜任工作的变化。”
 
     陈梅娟:护士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还有不到5个月,我就要退休了。”静脉营养配制室的陈梅娟今年10月即将年满55周岁。
    1974年,在解放塘农场当烧砖工人的她接到了卫校录取通知书。“那时本来可以当老师的,但我选择要当一名护士。”
    1978年卫校毕业后,陈梅娟被分配到我院,曾在传染科、外科、骨科工作。护士相对其它职业是比较辛苦,特别是夜班通宵达旦,但陈梅娟在临床一线时坚持上夜班,不需要照顾。用她的话来说是,这些苦不算啥,哪个岗位都是难处,自己都能坚持。
    近年来,调到静脉营养配制室工作,人员配置只有她一个,需要每天上班,从没请过假或公休,职工休闲旅游也都没去。她说:“不去就不去,没啥可惜的,工作需要嘛。”
    而陈梅娟最感激是家人对她的支持。护理工作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但丈夫对陈梅娟毫无怨言。有一次她参加征兵体检,公公突然去世,她正在琢磨请假的事,丈夫却说做好工作就行,家里的事他来处理。
    丈夫的体谅,让陈梅娟工作没有压力,但作为妻子,她很惭愧。她深有感触地说,“护士工作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无私支持。”
 
    【编后语】30年以上护龄的护士,除上述六位外,我院还有褚平、张环萍、张玲梦,她们都是我院护理事业发展的缩影。她们三十年如一日砥砺前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朴素的忠诚感动着大家;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却以火热的爱让生命得到延续;没有华丽的头衔,却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着我们……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

  • 书记信箱
    yhyysj@163.com

  • 投稿信箱
    tg72360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