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你做到了吗?

健康教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你做到了吗?

点击次数: 1375      信息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19/3/20     
    人们常说,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依然对“打吊针”情有独钟。在大小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的地方,上百人同时打点滴的壮观场面随处可见。
 
  “打吊针”成为首选
  在吃药、打针还是输液的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而多数患者并不清楚,这种选择其实违背了“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
    有的病人特别迷信“吊瓶”,坚持认为输液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有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患者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医生称这叫“输液病”。
    患有“输液病”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不输液就治不好病。他们觉得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赚钱,追求尽快痊愈,不了解疾病痊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到医院直接要求医生开出输液的处方,拒绝服用口服药物。于是一些医生干脆顺水推舟,满足了病人的“选择权”。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这样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也就是说,如果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输液风险最高
    静脉注射大行其道,许多成年人孩提时印象深刻的打“屁股针”(肌肉注射)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各大医院里输液室人满为患,注射室却门可罗雀。
    许多人在为自己或孩子轻率地选择输液治疗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决定背后潜藏着多大的风险。
  输液不同于口服药物,它直接进入静脉,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而口服给药,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口服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抛开药品质量不说,输液器的安全也不容忽视。另外,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还潜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环境污染和人员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灰尘、细菌、唾液等微粒有机会进入药液。
    静脉输液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开放人体静脉通道的任何形式都是有风险的,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如果输液器、药品等质量再不合格,输液配伍也存在问题的话,微粒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吃药输液要对症
  不管是吃药、打针还是输液,都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不要片面认为哪种治疗方法好。如果口服药物就能治疗病症,就应该口服药物,而没必要打针、输液。
  静脉输液是重症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一般用于需要急救的患者,如大出血或休克的患者,输液是为了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还有像中暑、鼠疫、严重烧伤的病人等严重丢失液体的患者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来快速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另外,重病患者如小儿肺炎、成人脓胸等,也需要静脉输液来输入有效的抗生素。不能进食的患者,或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需要靠输液来补充营养,维持能量。
现在正值换季时节,感冒发烧的患者急剧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一些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其实是没必要输液的,口服点药,多饮水、多休息就会好。
  打针和输液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迅速、见效快,可避免药物破坏消化液等;缺点是: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用具,还要严格消毒,并且会使病人疼痛;要刺破皮肤、肌肉或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问题,如感染、刺伤神经、传播疾病等。另外,在输液时,大量患者在一个空间里长时间滞留,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这时不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还可能引发新病,甚至有可能出现输液反应,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输液并不比吃药好。
  口服药是最古老、最简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可随时采用。当然,吃药也有缺点,比如药物吸收较慢,受胃内食物及服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见效慢。但如果掌握得法,用药得当,也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来源搜狐健康)


  • 急救电话
    120

  • 投诉电话
    ·  上班时间:
    0576-87236196
    ·  非上班时间:
    0576-87236218

  • 院长信箱
    yhrm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