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比生娃还疼的「蛇缠腰」,正在等着欺负我们老去的父母!
点击次数: 1279 信息来源:丁香医生 作者: 编辑: 发布时间:2021/9/3民间俗称的「蛇缠腰」,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带状疱疹,有人因为它叫苦不迭,有人因为它彻夜难眠……
而且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后遗症越突出。为了父母的健康,建议你一定要看完文章。
「痛起来要人命」的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顾名思义是一种多位于身体单侧、沿神经节段呈条带状分布的红斑和水疱,多发于胸背、腰颈,因此民间又俗称「蛇盘疮」。
带状疱疹不同于普通水疱的地方在于,它会产生让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据患者们描述,这种痛感有着如刀割、火烧、电击、鞭抽的感觉,甚至疼到不能触碰的地步。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并不低,65 岁以上老人,每年大约 100 个里就有 1 人会遭受这种痛苦。
最可怕的是,它还有一种常见的后遗症——神经性疼痛,即使疱疹消失,疼痛仍会延续。因为它的表征虽然体现在皮肤上,但却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短则一个月,长则数十年。剧烈且漫长的疼痛,成为了患者最大的梦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什么人更容易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需要满足 2 点。第一个先决条件是:感染过水痘。
因为带状疱疹和水痘其实是「兄弟俩」,它们是由同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儿童时期初次感染,多会发展为水痘。之后病毒继续潜伏在体内,伺机出动。
要注意的一点是,「感染」≠「长过」。因为约有 30% 的患者虽在年幼时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却并未发过水痘(又称隐性感染)。
这就导致即使你记得自己没有长过水痘,也不能确保自己没有感染过这一病毒。
其次,引发带状疱疹再次作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抵抗力下降」。
当我们有较好的抵抗力时,病毒会被压制为「休眠状态」。一旦抵抗力下降,病毒就会被激活、生长,再次跑出来引发带状疱疹。
尤其以下 4 类人,要注意提防:
1.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久病身体虚弱者。
2. 精神紧张、压力较大、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
3. 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白血病、艾滋病、做过器官移植,或接受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4.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人。
疾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后遗神经痛
随着年龄增长,抵抗力和免疫力必然会逐渐下降。
这也就导致了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痛后遗症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高发,50 岁以上老年人占了 3/4。
带状疱疹虽然不致命,但是由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如刀割、火烧、电击、鞭抽一般,堪称「不死的癌症」。
这种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刺痛、刀割痛,会使人产生焦虑、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休息,中老人生理与心理状态都较为脆弱,对于疼痛更为敏感,这种持续、强烈的折磨,对他们的生活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长此以往,有的患者会出现神经衰弱、抑郁等精神状态,极端病例甚至产生厌世、自杀倾向。
而且带状疱疹并非得过一次,终生免疫。已有病例和文献证实,它确实存在二次发病的情况。
可以说,带状疱疹不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更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
后遗神经痛难治愈
如何让父母免受苦楚
带状疱疹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主要以「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 + 止疼药镇痛」为主。
到目前为止,针对神经痛没有特效药,一旦神经被损伤基本不能修复,治疗难度就很大。
加上它的发病有一个特点:先疼痛、再出泡。对于前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干扰性,容易发生误判。
比如:发生在腹部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在胸部的带状疱疹被误诊为心绞痛。
患者可能因此错过 72 小时内的早期治疗,给了病毒可乘之机,攻击神经系统,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
所以,对于带状疱疹来说,预防 > 治疗。想要避免发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从根源降低发病风险。
你最想知道的
疫苗接种问题全解答
针对疫苗的一些常见问题,我们也已经帮大家整理出来。
1. 接种人群:仅 50 岁以上人群可接种。
2. 保护期:接种疫苗后至少 4 年内,保护水平始终保持在 85% 以上。
3. 怎么打:带状疱疹疫苗共需要接种两针,第二针和第一针需要间隔两个月,最长不超过 6 个月。
4. 接种条件:即使已经感染过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人,也可以打。
5. 不良反应:带状疱疹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红肿胀、疲乏、头痛等,持续时间短,一般 1 到 3 天即可消失。
父母年纪大了,最怕被病痛折磨。当疫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健康的保护伞,作为子女,记得帮他们把伞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