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别带手机上厕所!医生给了5个理由,最后一个太绝
每天睁眼第一件事:找手机
吃饭好搭档:不是老干妈,而是手机;
解决电梯间尴尬终极武器:看手机;
睡前助眠(熬夜)神器:玩手机;
就连喝口水或上厕所的时间里,都少不了手机!
虽然手机接受着众人的万千“宠爱”,但导航君的医生朋友却说:“我劝你还是少玩手机,尤其上厕所就不要带着了。”
看着我满脸的不情愿,终于,他给我列举了5大理由,而他的终极大招放在最后,让我不得不放下手机。
理由一便意没了,便秘来了
人体的排便行为是肌肉的反射动作,也就是说,当粪便形成后充满了直肠,会刺激到肠壁感受器,向大脑发出信号,从而产生“便意”,也就是有了想上厕所的预兆。这时候,结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腹腔内增加压力,促进粪便排出。
在整个过程中,“便意”起着引领作用。如果便意被压制,身体收不到信号,粪便就难以排出。
可是,手机一玩起来就上瘾,轻轻划一下都是你感兴趣的,越看越起劲。本来上厕所前,有点感觉,有点便意,可是一刷手机,就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来。
本来上厕所是三五分钟的事情,带着手机就会成了二三十分钟;久而久之,排便的条件反射越来越弱,便秘也就产生了。
理由二诱发痔疮,疼到无法呼吸
这个理由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不陌生。但你知道痔疮与你有多近吗?痔疮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其中20-40岁之间最常见,女性发病率67%,男性发病率53%。
如果排便的时间超过3分钟,肛门处的静脉就开始充血、淤血,痔疮的发病风险就会提高。3分钟这个时间,如果是带上手机上厕所,就太容易超过了,只是看两个短视频的时间。
上厕所时间延长,肛门处充血、肛门坠胀,逐渐形成痔疮,甚至可能导致直肠粘膜脱垂。是不是有点害怕了?
其实,避免起来也简单,少带手机进厕所,集中精力排便,减少蹲坑时间。
理由三腿脚发麻,心肌梗死
如厕时间久了,腿脚发麻的感受,你一定不陌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下肢的血液循环受阻,细胞供氧不足。如果经常蹲坑超过15分钟,就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严重的情况会有生命危险。
排便时,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这对于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来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就会增加。
如厕时间久了,突然起立还会有头晕脑胀的问题,这是体位性低血压;如果是体质较弱的人,这时就容易发生意外。
理由四颈椎、腰椎受损
本来低头看手机,身体前倾,颈椎受到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再加上蹲着的姿势,腰椎也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撑,导致原来的弧度改变,椎间盘压力增大,慢慢地颈椎和腰椎受损,容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曾经有过一个病例,22岁的年轻人,因为整天在网吧打游戏,腰椎和颈椎突出严重,突然发生四肢麻痹、不能活动的情况,险些瘫痪。这就是颈椎、腰椎受损的危险,它距离我们的真实生活其实很近。
理由五手机没擦,你可能会吃下……
厕所是多种致病菌集中的地方,什么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霉菌、病毒等都可能存在。你可能觉得上厕所玩手机没什么,如厕后,把手洗干净就好了。可是,手洗干净了,你的手机呢?干净了吗?
你想想一次20分钟的蹲坑,手机表面会附着多少细菌?甚至还有少量尿液、粪便。即使你把手洗干净了,手又拿起手机,手再一次被污染。假如你的手接触了眼睛、鼻子,或者嘴巴,不就相当于吃下了各种细菌吗?
嗯,仔细想一想,这感觉是不是有点不可描述了……
所以,当你把手机带进了厕所,上完厕所后不仅要洗手,还要清洁手机表面。当然,最好的做法是——上厕所,还是别带手机了吧。
一分钟了解:正确如厕姿势
1.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超过时间没有便意就起身;
2.固定排便时间,培养排便反射;
3.不带手机、报纸、书籍等如厕;
4.蹲便有助于顺畅排便,但不适合心脑血管患者;
5.不要憋便!不要憋便!不要憋便!
6.平常多做提肛运动,预防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