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玉环]“女儿国”里书写铁汉柔情

2016-05-131378

    在很多人心目中,提到护士,首先想到的就是戴着燕尾帽、穿着淡蓝色或白色护士服的温柔女性形象。但在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就有这样一位男护士——李德双,带着他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情,成为“男丁格尔”的一员,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

  李德双今年38岁,2002年,刚走出校门的他,从湖北背井离乡来到玉环,在这里扎根、安家,还成为了一名手术室男护士。14年来,在众人惊诧、怀疑的目光中,他摈弃世俗观念,奔走在急救一线,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做到护理工作“须眉不输巾帼”。

 

  人称“小李师傅”

  无影灯下埋头苦干

 

  上午10时,当记者见到李德双时,他正在为一场腹腔手术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外,李德双娴熟地为主刀医生搬运手术中用到的无菌包、器械和仪器检查,再按照规定穿好防护服,一遍遍地用消毒液擦手。做完这些基本工作后,他和往常一样沉稳地走入手术室。而在手术室里的这一站,至少得两三个小时。

  确实,手术室中的工作十分辛苦。常常上下班不定时,深夜有急诊病人需手术也得马上爬起来继续工作。手术一站几个小时,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有时还会通宵达旦地忙碌。

  “我记得手术最多的一天,是早上7点半开始,一直忙到半夜12点,中间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后来忙完了随便躺在椅子上就睡着了。”李德双告诉记者,手术室不像普通病房,它是关乎着生命的前阵地,医生和护士必须紧密配合,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都有可能危及患者,所以手术室的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做,每一场手术都要认真对待。

  从业14年来,李德双秉着认真的工作态度,成为了一名“资深”的男护士,他不仅摸透了手术室里各个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熟悉了多种复杂医疗仪器的操作,还带出了不少优秀的护士“徒弟”。在手术室里,人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李师傅”。

  “小李师傅是手术室骨科组组长,骨科组手术仪器大,器械多,医生要求高,大多数人不愿做,但他做得很好。骨科手术操作麻烦以及一些大手术操作难,小李师傅仔细揣磨,化繁为简,研制出一套套一目了然的操作流程图,供大家学习,真的让人佩服。”同事黄建平说,在学生带教方面,李德双更是幽默风趣,将一板一眼的护理知识转换成一张张鲜活的图片,深受实习生的欢迎。

 

  玉环第一位男护士

  质疑声中尽显铁汉柔情

 

  当天术后,李德双并没有显得很疲惫,他笑着说:“这就是男护士和女护士的区别,男护士在耐力上一个顶俩。”

  李德双不仅是县人民医院的第一位男护士,也是玉环第一位男护士。但在刚入行时,李德双并没有这么得心应手,时常感觉“压力山大”。尤其是在护士群体的这个“女儿国”里,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质疑和偏见,让他很是尴尬。

  “刚开始做男护士时,别说是别人了,连我自己都觉得蛮别扭的。因为我是院里第一个男护士,身边没有这样的‘同行’,总觉得会有些难为情,所以我还是很能理解那些对我有看法的患者和家属。”李德双说道。

  提到当男护士的尴尬,不仅仅只是一两件事。习惯了女护士的护理,很多患者或多或少会对男护士有些抵触。在李德双的职业生涯中,就曾多次被患者拒绝。

  “有一次女患者手术时,发现有男人在场,觉得很不好意思,当场就要求把我换下去,不过我还是耐心地跟她解释了。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有些患者可能涉及到隐私问题,还有的觉得男人不够细心,要求换女护士来。”李德双说道。

  面对偏见和质疑,李德双不仅没有放弃,反而更想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在日常工作中,病人上下床搬运不便,李德双当仁不让,第一个上去搭把手;患者病情危机需要抢救,他沉着冷静、动手能力强;手术时,他细心地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穿针、器械递送和清理等辅助工作,毫不逊于女护士的心灵手巧。

  说起来,其实男护士在很多护理方面比女护士更有优势。手术时体力、耐力更好,在男患者隐私护理上也更顺手。现在,很多男患者都更愿意请男护士来护理,县人民医院也增加了5名男护士,这让李德双觉得自己终于不再是“异类”。

  “看着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信任我,我在这份工作上也更有动力了。我希望有更多的男护士可以加入到这个行列,因为这份工作真的很光荣。”李德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