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玉环】90岁老人心率失常植入起搏器重获新生

2018-03-191061

日前,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内,90岁的李奶奶躺在病床上,正在悠闲地看电视。就在2周前,她被下达过病危通知,因为,当时她的心跳只有30次每分钟,偶尔还会停跳。

人民医院心内科紧急为老人植入心脏起搏器,让她重获新生。

90岁的李奶奶,平时很少上医院。近日不慎摔倒,右大腿剧痛,寝食难安,家人急忙带老人到市人民医院诊治。经检查,确诊老人为右股骨头断裂,急需手术治疗。同时监测发现老人“病窦”,每分钟心跳只有三四十次,夜里还有多次心跳暂停的情况。

“老人要做股骨头置换手术,而且年事已高,手术风险很大,但如果不及时装起搏器,病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骨科立即请心内科会诊,取得老人与家属家人的支持,确定手术方案:先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再实施骨科手术。

由于老人本身体质较弱,年龄大,身体机能退化,安装心脏起搏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为此,手术团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快速准确地找到手术深静脉,放入起搏主动电极至心腔,连结起搏脉冲发生器。随着手术的顺利完成,老人的心跳加快了,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起博器术后,骨科医生立即给老人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目前,老人正康复中,各项身体指征平稳,心脏起搏器各项参数良好。

“摔断腿来手术,结果发现更严重的是心脏问题,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老人家笑着说。该院心内科主任阮宏标说,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低于60次/分钟都是过慢,应提高警惕。正常人如果不重视很可能变成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导致心脏骤停。阮宏标介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目前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非常成熟,近年来该院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超170例,年龄最大的病人达96岁。成功植入心脏起搏器只是医生完成的第一步工作,大量繁琐且重要的工作是术后的长期随访。术后监测脉搏是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监测脉搏要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天清晨醒来时。植入起搏器后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程控随访,第1年分别为术后第1、3、6、12个月,之后每年一次,电池电量耗竭前每3个月至半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