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隔离病区中的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故事

2020-02-071599

隔离病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人员的诊治观察点,也是被外界认为的危险之地。

这里,隔离的不仅仅是病人,还有医护人员。

近日,玉环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了交接,10名新队员接过了抗接力棒,继续在隔离病区为病人服务。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8847_5e3d2af6cd86e50001e97385.jpeg

活儿干完了再出来,把风险留给自己

隔离病区收治的病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病人,即到过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接触后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的人。

每日与病患直接接触,医护人员的防护十分重要:N95口罩、鞋套、帽子、隔离服、连体防护服、双层手套、防护面罩……一整套防护服装穿戴好,差不多要十几分钟。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8937_5e3d2af6cd86e50001e97386.jpeg

上午8点,感染科主治医师郭西婉带着新队员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房,送早饭、查房、取咽试纸检测标本,她一边操作,一边不时向同事交待病人诊治、标本采集、个人防护操作等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安顿好病人出来已过10点。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9011_5e3d2af7cd86e50001e97387.jpeg

脱下隔离手套,郭西婉的手上满是皮疹,她说都是长时间不透气被汗水浸渍长出来的。

病人出院,用过的物品丢弃,打扫房间,卫生间清洗,终末消毒,垃圾打包、称重、封口等都要做好。护士吴赛丽反复强调,口罩、防护服限量使用,不管谁进去都要把所有的活干完再出来,减少其他人进去感染的风险。

是医护,更是陪伴和照顾者

3岁的聪聪(化名)头痛、发热在隔离区已住了三天,护士陈婉霜为他输液,一直忙到小朋友输完液才出来。

一个小时后,聪聪测体温38.6摄氏度,孩子妈妈担心呼叫医生。感染科主治医师郭西婉进去后俯下身子,近距离与聪聪交流。安抚好他,郭西婉每个病房走了一趟,出病房已是晚上7点多。

这个医疗团队对患者而言,是病情的治疗、护理、观察者,也是日日夜夜的陪伴者,生活上的照顾者。

病人被隔离多多少少会有些焦虑。我们的工作除了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郭西婉说,他们没有家人陪护,也不能被探视。看到医生进来,病人的心就会安定一点。我们多说几句,能给他们信心。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9083_5e3d2af7cd86e50001e97388.jpeg

我们主要是按照诊疗方案对症治疗、观察排除。郭西婉说,目前收治的病人大多数比较平稳。她强调,除了药物之外,保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一定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了多和病人沟通,病区设有可视电话,他们还和病人建立微信群,方便病人随时交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会多进去几趟,多陪陪病人。

顶住压力,要坚定更要乐观

老郑(化名)从武汉回玉环出现发热也被隔离在这里,体温正常三天、两次核酸阴性,复查胸查CT显示肺部阴影改善不明显。医院组织专家组会诊、讨论决定需继续观察。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9148_5e3d2af7cd86e50001e97389.jpeg

满怀希望要解除隔离的他,却被医生留了下来,老郑心生怨气。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庄海珍不停地向他解释,好不容易让他释怀。

庄海珍介绍说,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要求,病人解除隔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体温正常三天,两次核酸阴性,肺部炎症好转。

为确保安全,医生必须顶住很大的压力。庄海珍说,在隔离区的14天,每天都在了解病人病情,指导救治,缓解病人的焦虑,给医护人员打气鼓劲。

说明: https://app-stc.zjol.com.cn/assets/20200207/1581066999224_5e3d2af7cd86e50001e9738a.jpeg

物资的短缺、感染的风险、病人的焦急,还有身体的疲惫。在隔离病区,这些都是医护人员每天必须面对问题。

但面对疫情,面对困难,他们更多表现出的是坚定、乐观的态度。庄海珍说:我们辛苦一些不要紧,只希望疫情尽早结束,群众工作生活尽早回到正轨。



https://tm.zjol.com.cn/interface/getNews?id=61035&doc_typ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