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学习平台】医技知识 | 台州玉环:老人车内午休中暑 热心邻居救下一命 医生:车内午休易中暑中毒
近来全国各地连日高温,“炎”值爆表,大部分地区一度突破38度,甚至飙升至40度!炎炎夏日,人特别容易犯困,一些有车族就喜欢到车里小憩,殊不知这样做真的很危险!
近日,台州玉环市坎门街道一老人在车内午睡时就不慎中暑昏迷,万幸有邻居路过发现异样,紧急送医这才救下了一命。
车内午休中暑 邻居救下一命
李大爷今年74岁。事发当天,他吃完午饭就来到自己的轿车上睡觉。夏日高温,天气闷热,心大的李大爷连空调都没开就在车内呼呼大睡。
当邻居路过时,发现躺在车内的李大爷浑身都是汗,敲了敲车窗却不见有反应。意识到不对劲,邻居立马打开车门将李大爷搀扶出来,并紧急联系了他的家人,火速将其送往浙江省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
“老人来时大汗淋漓,意识模糊,体温高达39.8度。”急诊医生戴欢波告诉,李大爷被诊断为“热射病”,系重度中暑。
急诊医护团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持续降温补液十多个小时,李大爷的体温逐渐下降,这才完全清醒了过来。在急诊继续治疗了两天后,最终痊愈出院。
“要不是邻居发现,这命早就没了!以后是再也不敢在车上睡觉了!”遭此一劫,李大爷后怕不已。
不止易中暑 还可能会中毒
急诊科主任黄锡通告诉,汽车内部空间狭小封闭,空气不流通,夏季阳光直射下可产生温室效应。人体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通风不足,很容易出现脱水或者中暑的情况。
“除了中暑,车内睡觉还有中毒的风险!”黄锡通说,有的市民还会开车空调在密闭的车里睡觉,当停驶的车辆发动机在长时间怠速空转时,会因汽油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废气。
当汽车门窗密闭,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车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聚集,车内人员便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
黄锡通提醒:“希望市民引以为戒,尽量不要在车内休息或午睡,如果一定要在车里休息,最好将车停泊在阴凉处,关掉发动机,充分开窗通风,确保自身安全。”

黄锡通主任
中暑不可轻视 预防是关键
有的小伙伴可能觉得中暑并不可怕,但实际上中暑可不是什么小毛病。重症的中暑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中暑不可轻视,预防是关键,在户外作业的市民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中暑的预防
1.准备好防暑必需品: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2.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3.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从室外回到室内,切忌立即开空调,避免感冒。
4.留意身体状态:一旦出现了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应该立即休息,喝凉水降温,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有基础病的人中暑很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引起多器官衰竭等。
中暑的急救
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可以采用“搬、擦、服、掐”四字口诀对患者做急救处理。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
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3.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4.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病情严重要及时就医。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