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习平台】健康知识丨一走路就腿痛?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脑梗、心梗,这是两类十分凶险的疾病,当梗阻发生在下肢部位时,就会引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
“腿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走不动路、夜里腿痛、脚趾变黑,都是“腿梗”带来的危害,严重者还需要面临截肢。日前,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为一名“腿梗”患者进行血管介入手术,成功治愈了困扰患者1年多的下肢疼痛。

医生手术治疗中
一走路就腿痛,竟是血管被“油”堵住了
82岁的赵大爷虽说是耄耋之年,却一直身体硬朗,爱到处逛。最近一年,他外出遛弯时,时常感到右腿轻微疼痛,近一个月来,他腿疼的毛病越发严重,甚至出现腿部发凉发麻的症状,于是立即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就诊。
经询问病史,赵大爷有50年的吸烟史,且一天一包烟,结合赵大爷的症状,医生林晖立即给予下肢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股动脉闭塞;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混合斑块形成不同程度狭窄,右髂总动脉局部重度狭窄,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左图术前造影,右图支架置入后
根据赵大爷的病情,林晖仔细评估,考虑到赵大爷的右侧髂动脉闭塞,如不开通闭塞血管,下肢长期缺血可能导致坏死。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林晖副主任医师联合温医大附一院血管外科黄景勇主任为赵大爷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行右侧髂总动脉球扩张术,在血管被撑开后,置入支架,并以球囊扩张的方式成功打通右股浅动脉闭塞,术中共植入3枚支架,血流顺畅。
术后第二天,赵大爷就下床活动,下肢疼痛、脚麻脚凉的症状消失,赵大爷激动地说:“腿脚灵便了,我又能出门逛逛了。”

医生查房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腿部的动脉因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管管腔变得狭窄、堵塞,从而影响腿部肌肉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俗称“腿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走不动路、夜里腿痛、脚趾变黑,都是“腿梗”带来的危害,严重者还需要面临截肢。
林晖介绍,人老腿先老,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腿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去骨科看病,很容易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个隐形杀手成为“漏网之鱼”。其中,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病史、超重或肥胖会增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病情较轻时,可能仅有肢体发麻、发凉等轻微症状。随着缺血的加重,有些患者会在走路时感到腿疼,休息一会儿会缓解。这种症状被称为“间歇性跛行”。通俗来讲,就是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包括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酸痛疼痛持续存在,直到停下来站立休息一段时间才会缓解,行走距离的长短,往往能反映缺血的程度。

下肢静脉堵塞示意图
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方法多以微创的血管腔内治疗为主,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可重复性等优点,主要的方法包括球囊扩张、血栓的吸除、斑块的旋切、支架的植入等,改善远端肢体的血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提醒,要戒烟、健康均衡的饮食,遵循高纤维素、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一高三低”的饮食结构。同时,加强下肢锻炼,并长期坚持。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