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习平台】健康知识丨小心“温柔一刀”,谨防“低温烫伤”
热水袋烫伤双脚 延误治疗严重溃烂
老张今年56岁,天冷的时候喜欢在被窝里放热水袋。不料日前,热水袋竟给了他“温柔一刀”,一觉醒来,他的脚竟然被烫出一个个大水泡!
老张以为水泡会自行痊愈,便进行了简单的消毒,谁曾想,半个月过去了,右脚背的伤口始终不见好转,还开始不断流脓。意识到病情越发严重,他这才来到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烧伤科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老张左脚底和右脚背多处烫伤,其中右脚背Ⅲ度烫伤,最大伤口长达8厘米,表面皮肤已严重感染坏死。
而且他烫伤后未及时接受治疗,加上自身患有高血糖,一番拖延,导致伤口急剧恶化!
入院后,台州玉环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医师毛禹和主治医师叶建平联手,第一时间为老张进行手术,全面清创并植入人工真皮支架,同时持续治疗,进一步控制感染。

医生在为老张检查
谨防“低温烫伤” 掌握正确处理方法
叶建平介绍,近段时间他已连续接诊了5位因热水袋低温烫伤的患者。冬季气温寒冷,暖宝宝、热水袋、发热贴等取暖“神器”纷纷登场,温暖的背后务必谨防“低温烫伤”,更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低温烫伤常发生在人体下肢,这是因为下肢感觉相对迟钝,低温对皮肤疼痛刺激较轻,可能不知不觉就被烫伤了。因此,老年人、婴幼儿、长期卧床、糖尿病患者或感觉不灵敏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
低温烫伤有哪些表现?

烧烫伤表现
烧烫伤一般为“三度四分”:I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低温烫伤不仅可以导致I度、浅Ⅱ度这样相对浅度的损伤,也有可能造成深Ⅱ度或Ⅲ度的深度烧伤。
皮肤发红出现红斑:这是低温烫伤最常见的表现,属于I度烫伤。有的人贴暖宝宝久了,取下后皮肤会发红,就属于低温烫伤。
皮肤出现水疱:这是低温烫伤的进阶表现,属于Ⅱ度烫伤,根据水疱的大小、烫伤的深度还可以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
皮肤出现焦痂改变:这是低温烫伤导致的深度损伤表现,属于Ⅲ度烫伤。受伤局部区域皮肤发干变硬,没有弹性,疼痛感不明显。
低温烫伤后如何处理?
发生烫伤后,要抓住黄金2小时急救时间,牢记“冲、脱、泡、盖、送”烧烫伤急救五字诀,科学处理伤口。错误的处理方式只会加重伤情,道听途说的偏方千万别乱用!
冲:马上进行“冷处理”!尽快用洁净冷水(15℃-20℃)轻轻冲洗15-20分钟。
脱:小心除去衣物,但如果烧烫伤严重,皮肤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小心地把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部分,注意不要挑破水泡。
泡:如果疼痛明显,可浸泡在冷水中15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水温,避免着凉。
盖: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棉布等轻轻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压破水泡。
送:除非轻微红肿可以自行处理,一般受伤后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叶建平提醒,冬日取暖,安全第一。日常使用热水袋,水温要控制在60℃以下,且一定要使用棉质保护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更要定时查看皮肤,避免久用。而对于烫伤的处理,一定要及时送医、规范治疗。如有需要,尽早清创,严重烫伤则要植皮手术修复。否则,烫伤坏死的皮肤未及时清除,极易引发感染,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