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疫”线:非常时期的非常责任
近期,高烧、疼痛等症状
困扰着普罗大众
也“侵袭”了医务人员
科室涉疫、减员
成了不可避免的困境
但职责所在
他们选择竭尽全力
坚守医疗安全阵地
保障医疗服务
在疫情最前线 让患者尽量少等候

疫情三年来,发热门诊一直是医护人员与疫情“单刀对决”的最前线。近日,随着阳性患者增多,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也在增加。
“除了发烧,还有哪里不舒服,有在家吃过什么药吗?”在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既要快速接诊,也要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每位坐诊医生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一刻不停,一忙就是数个小时。
面对就诊高峰的挑战,医院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动员统筹全院力量,全力缓解就诊压力。医务科科长姚必瑜介绍,目前全院医生不论内科、外科,全员备战、轮班支援发热门诊。“我们联系了信息、财务,简化了电子病历等步骤,尽一切努力缩短大家的等候时间”。
在进一步扩容与优化分区后,发热门诊从原先的五个诊间增加到了九个诊间,尽力满足就诊需求。

12月22日,在医务科、财务科、信息科、药剂科等多科紧急协调下,医院又临时增设发热首诊门诊。
原先的普通人群核酸采样点“摇身一变”,成了临时诊室,从中午12时开放到晚上10时。
凡是14-65周岁,发热三天内且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可以在此首诊。医生问诊后,患者可以直接领取三天份的退烧及镇痛药。
“只要身体允许,能坚持就坚持”
患者多、24小时连轴转、高压工作……这段时间,发热门诊陆续有医护人员“中招”,本身就发着高热,再穿着防护服,站都站不住,不得不休息。

感染科副护士长林丹丽说:“看着大家这么累,也很心疼,光护士团队就一下子少了5人”。得知人手紧张,发热门诊护士陈丽娟休息了两天,热度一退,就主动回来上夜班,“只要身体允许,我们能坚持就坚持吧。”

“大叔,我来教你怎么用胰岛素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我。”在消化泌尿病区,护士彭加欢正在耐心和刚入院的患者进行宣教。虽然语气平和,嗓音却有些掩饰不住的嘶哑,她出现症状已经两天,一直在吃药“硬扛”。
原来,消化泌尿病区也是情况比较严重的科室,一周以来,先后有11位护士因高热、全身乏力,不得不居家休养,其中4位轻症的已经返岗。“已经这么缺人了,顾不上阳不阳,我现在症状轻先顶着。”她们不约而同地说道。

“白衣天使”中也有更为特殊的准妈妈们,护士叶志爱已经怀孕25周,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身边不是阳了,就是正在阳,怕肯定是怕的。”但她说,这是我们的工作,会努力保护好自己与患者。
“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撑住”
12月22日上午,是儿科主任吴月超的专家门诊时间。虽然前一天已经出现畏寒、发烧等症状,但为了已预约的病人能正常看上病,她还是坚持来上班。

“我们儿科比较特殊,其他科室医生不好支援。现在除了个别症状特别重的休息,其他都尽量在扛!”吴月超说,儿科现在已经有7位医生和3位护士出现症状,护士长也在顶班。
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医护人员都是“能上尽上”,尽量保证不减员,“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要撑住”。

“冬春季本身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病区收治着三十多位小患者,我们‘倒’了,岗位就缺人了。”护士长江斐说,每天都在根据大家的身体情况,动态调班,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转。
而为了能专心工作,她早早将两个儿子送到了外婆家照顾。还有儿科医生张林桃,家里孩子发着烧无人照看,依旧是坚持上完班,才匆匆赶回。照顾好了别家宝宝,却顾不上自家孩子,这是儿科许多人员的辛酸与无奈。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脊柱手足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医生护士生病,值班人手不够,就主任、护士长来顶班,科内同事也是一再拖班完成工作,是他们的坚守,撑起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守护了百姓健康。
“同事生病,我连咳嗽一声都不敢,还有患者在等着我们救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桔红的话,也是许多人的心声。
不敢生病、带病返岗、加班连轴转,他们是许许多多临床一线工作者的缩影……
请坚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
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共同等待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