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第三只眼”为102岁超高龄老人精准麻醉

2022-12-08682

C:\Users\admin\Desktop\20221208麻醉医师“第三只眼”为102岁超高龄患者精准麻醉\6579ef403bbd35c4413c54b88214874.jpg

近日,102岁的董阿婆(化名)不慎摔倒致右肱骨骨折,家人紧急将其送往玉环市人民医院救治。经骨科专家综合判断及家人同意后,最终决定手术治疗。

老人年纪大,且有胆石症、心脏病等系列基础病,心功能、肺功能都不是很好。手术固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麻醉也成了一大难题。根据董阿婆的情况,若选择全身麻醉,则可能术后苏醒恢复困难,还会增加肺部感染机率。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又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此,麻醉科主任吴平蕾召集麻醉科医生进行术前大讨论,最终为老人量身定制最佳方案:可视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手术当天,吴平蕾主任和麻醉科主治医师戴新涛两人携手,在超声可视化引导下,快速穿刺,顺利为老人实行右臂丛神经阻滞。术中,老人全程清醒,无疼痛不适,生命体征持续平稳,手术进行顺利。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家属们对医生们的技术也赞不绝口。

麻醉科吴平蕾主任介绍,随着超声在麻醉操作中应用愈趋成熟,超声在区域麻醉阻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麻醉医生要想做好神经阻滞必须对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及走向结构清晰。在超声下监测至神经和周围组织,显示穿刺针和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周围的扩散,减少穿刺并发症和神经损伤,增加阻滞成功率,因此可视化超声也被称为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手术麻醉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其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并存其他疾病的发生率高的特点,麻醉手术风险高。而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多模式镇痛的联合运用与加速康复理念的深入,大大保障了病人麻醉、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