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一碗爱心汤“毒倒”老公,这东西3克即致死!
老伴腰椎痛卧床一周
不见好,胃口差了
老伴心急如焚
瞬间变身“养生专家”
给张大爷煮了一碗汤
浓浓爱心汤,满满呵护情
殊不知,就是这碗汤
将张大爷“毒倒”进了医院

卧床一周,莫名其妙胸闷气促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今年61岁的张大爷因为腰椎疼痛,已经在家躺了一周。
这天中午11时30分,吃完午饭的张大爷突然恶心难受:“头晕、胸闷,我感觉透不上气。”随即被家人就近送医。
“卧床多日,胸闷、气促,需排除急性肺栓塞的可能!”外院医生立即安排他转到我院。
12时许,张大爷被送到我院急救中心。我院急诊科医师李杰却在接诊后,有了不同的发现,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中的D-二聚体指标不高,凝血功能无碍,可以排除肺栓塞。
急诊科副主任林俊亮关注到患者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不匹配,“患者口唇紫绀,是缺氧的表现,但其缺氧不能用肺部或心脏血管疾病解释,考虑是血氧结合时出现了问题。”
同时,李杰注意到,动脉血呈现巧克力色,血气分析高铁血红蛋白29.3%,是正常值的三十倍!
种种迹象都是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表现。
“亚硝酸盐是什么?我们没接触过。”面对医护人员的提问,张大爷和家人显得十分困惑。
“中毒拖不得,先抢救排毒!”众人一头雾水之际,急救团队选择当机立断,使用亚硝酸盐的特效解毒剂——亚甲基蓝开展急救。张大爷心悸缺氧等症状立时得到了缓解。
张大爷成功脱离生命危险。还有一个问题尚待解决——在家休息的他为什么会亚硝酸盐中毒?
常见的亚硝酸盐中毒原因大致有四类:
食用不新鲜的海鲜、蔬菜,食用残留过量亚硝酸盐的腌制食物,使用含硝酸盐较多的苦井水,还有误食工业盐。
起初,医务人员提出的几点怀疑都被张大爷和家人一一否认。

医生“破案”,罪魁祸首竟是“盐”
“你们再想想,这几天在家有没有吃到不新鲜的菜或者不正规的盐?”“每天菜都是我新鲜煮的,那天他要吃包子,我还单独给煮了汤。”在林俊亮的耐心提问下,张大爷老伴仔细回忆。“对的,那汤挺好,就是有点咸。”张大爷一旁补充道。
“咸?你家用的盐是哪来的,以前吃过吗?”林俊亮抓住话头,赶紧追问。
“就是厂里的盐,放了很久没用完,都说盐是陈的好,我就拿回家了,才用一次。”张大爷老伴将信将疑说道。
“大娘,就是这盐的问题啊!”这下可算是成功破案,真相大白!
原来,张大爷一家是办厂的,闲置了不少工业盐。
张大爷老伴认为这种大颗粒的“老粗盐”做菜更好吃,丢了可惜,不如带回家自用。开袋后头一回用,赶上了张大爷吃包子觉得干,她就煮了碗紫菜蛋花汤佐餐。
没想到,正是这碗“加料”汤把张大爷“毒倒”,进了医院,险些酿成大祸。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呈巧克力色
“亚硝酸盐中毒者的面色、口唇、甲床都会因缺氧出现发绀,也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林俊亮解释,亚硝酸盐属于氧化剂,一旦摄入过量,普通的血红蛋白内的铁被氧化成无法输氧的高铁血红蛋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中毒后,会快速出现全身缺氧症状,严重的还会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目前,经过三天的对症排毒治疗,张大爷已康复出院。

这东西有剧毒,3克可致死
工业盐实质上属于尚未精炼的原盐,会含有亚硝酸盐和毒重金属,有一定毒性。摄入0.3g以上亚硝酸盐就能导致中毒,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摄入量超过3g时可致人死亡。
作为化工原料,工业盐在工业、建筑业中被广泛使用,其外观、颜色、味道都和食盐极为接近,普通百姓很难区分。
所以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大多是误将工业盐当作食盐食用引起的。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做好这两点:
1.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用盐,不使用来路不明、没有标识的“盐”。
2.亚硝酸盐包装上应明确标示不可食用,禁止与食品共同存放,以免误用。
医生提醒
误食亚硝酸盐
会出现心悸恶心
呕吐、手口唇发紫等症状
务必尽快就医
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