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大揭秘:小小胎动学问多!

怀胎十月,定期产前检查也正常,临产前却突然胎动消失!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去医院检查,宝宝没了心跳!这种突如起来的打击,不仅让孕妈妈悲痛、惶恐,也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深感痛心和惋惜。
在这里,产科主任许敏提醒,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自数胎动”。那么,什么是自数胎动?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胎动呢?我们应该如何自数胎动呢?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呢?我们将在这里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自数胎动?
自数胎动是孕妈妈自我评估胎儿宫内状态的一种简便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28周以后胎儿的活动空间与生长状态都是表现胎动的最佳阶段,因此,建议孕妈妈在妊娠28周开始进行自我监测胎动,帮助医生与宝妈尽早发现异常情况。
二、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胎动?
1.个体差异:胎动是一种孕妈妈感觉胎动的强弱与频率的主观意识,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体重、运动、睡眠质量、胎盘位置、羊水量、胎位、孕妈妈的腹壁厚度及敏感度等,由于这些个体差异,所以每个胎儿的胎动频率和节奏有很大不同,互相之间不必比较。
2.环境影响:强声、强光刺激、超声波和触摸腹部等可使胎动增加。
3.药物影响:镇静剂、麻醉剂及乙醇和尼古丁都很容易通过胎盘,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而使胎动减少,停用后胎动可恢复。
4.病理情况:胎动异常可能提示胎儿缺氧,原因可能为病理妊娠如妊高症、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畸形、胎儿溶血等;功能障碍如脐带因素、胎盘功能减退、过期妊娠等。
三、如何自数胎动?
1.姿势:选个安静的环境及舒适的状态,采取侧卧或半坐位。仰卧位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等使孕妈妈不适,站立位可能会压迫胎儿影响胎动,因此不建议仰卧或站立位。
2.怎么数:数胎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排空小便。计算胎动的次数要根据宝宝连续的动作来算,如果只是踢了一下就停下来了,那就计为1次;如果动了好几下才停下来,胎动间隔5分钟以内连续的,计为同1次;如果动了好几下,胎动间隔5分钟以上再动,算第2次胎动。
3.计数方法:尽管有多种计数胎动的方法,但是理想的胎动计数方法仍无定论。ACOG(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指南中推荐了2种计数胎动的方案:
方法一(12 h胎动计数):在早、中、晚各选择1小时作为计数胎动的时间,最好是固定时间、同等状态下。因胎儿有一定的睡眠周期,若<3次/小时,可继续计数1小时,若仍<3次/小时需及时就诊。(早+中+晚)X4=12小时胎动数。我国临床一直推荐此方法。正常情况胎动1小时不少于3~5次,胎动数>30次/12小时为正常,<20次/12小时为异常,若<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已存在明显缺氧。当胎动减少时,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以评估胎儿宫内状态。
方法二(数十法):孕妈妈每天进行一次胎动计数,记录10次胎动所需的时间,一般要在胎动较频繁的时间段进行。该方法在国外应用最为广泛。2小时内感受10次以上胎动即为满意的胎动。目前大家推荐比较多的标准是2小时内胎动不低于6次。一旦低于6次,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正常的健康胎儿的睡眠周期一般为20-40分钟,通常情况下最长不会超过90分钟。也就是说没有胎动超过1到2小时,甚至超过6小时,胎儿可能存在缺氧情况,需要尽快就诊。
四、遇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胎动减少:
(1)若胎动≤3次/h,可继续计数1小时,如果胎动恢复正常了,可以暂时观察,若仍<3次/小时,应及时就医;<20次/12小时为异常,若<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已存在明显缺氧。
(2)注意胎动次数与平时作对比,如果感觉胎动较平时频率减少、幅度减弱,已经少到像平时的一半,推动刺激宝宝后仍无反应,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要警惕有缺氧的可能。孕妈妈应立即就诊。如果胎动消失超过1天,胎儿已经发生意外的风险极大,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
2.胎动频繁:如果胎动频繁,无间歇地躁动,强烈地、持续不停地推扭样地胎动或踢动等,应该采用左侧卧位,适当休息后再重复数1小时的胎动,如果这时已经正常了,可以暂时观察;如果还是不正常的话,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能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现在很多孕妈妈自己有听胎心的仪器,但是听到的胎心即使正常也不代表宝宝没有缺氧,只要感觉到胎动异常就要及时就诊。
许敏主任强调,自数胎动这种监护宝宝安危的方法简便易行,对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缺氧可提供依据,为胎儿窘迫的抢救争取宝贵时机。孕妈们平时应注意自数胎动及关注自身状况,如一旦发生胎动异常等情况,都应该意识到这可能是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避免耽误时间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