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学科协作之路 缔造急危重症诊疗新高度
8月25日至26日,由玉环市人民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缔造基层医院急危重症诊疗新高度——跨学科跨距离多学科联合诊疗研讨班”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这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今年负责举办的第二个国家级继教班,多位省内外知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应邀齐聚现场开展专题讲座,共同探索基层医院急危重症的跨学科跨距离多学科联合诊疗之路。10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交流,共享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市卫健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出席学习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市卫健局,对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玉环授课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再次举办国家级继教班表示真挚的祝贺。希望全体参会的医护人员,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用心倾听,用心领悟,多多向专家请教,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恳请各位专家不吝指导,一如既往地支持玉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浙江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荣林教授的授课题目为《当多发伤出血遇上抗凝 多学科团队的作用》,他例举脑梗、肺栓塞等临床现实病例,分析出血评估、不同时间节点的处置、药物调节等内容,强调“1、3、5、7”是重要节点,总结抗凝遇到出血的平衡策略以及多学科团队讨论在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教授作《心肺复苏后的多学科远程协作诊疗——与基层医生的对话》主题讲座,重点讲解CCPR后的诊疗和ECPR后的管理,指出ECPR可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准确把握适应症、及早启动ECPR、规范管理、及时撤除是关键,多学科团队协作尤为重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蔡洪流教授讲解《基于远程监护的远程MDT实例与发展方向》,先后介绍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智慧化诊疗应用初探与实践,远程MDT实例与发展方向,指出建设智慧ICU将助力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组长高亮,通过线上方式作《急重症颅脑疾病多学科远程协作国际诊疗进展与展望》主题讲座。
台州市卫健委副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委员郑贞苍主任也通过线上授课,作《不是所有的MDT都提高医疗质量》主题讲座。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党工委书记徐颖鹤授课《脓毒症的多学科协作诊疗进展与区域协作展望》。
台州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林荣海授课《脓毒症多学科营养支持监测》。
玉环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也依次结合宝贵临床经验,分享各自不同领域对多学科诊疗的探索和总结。
集团党委书记陈增瑞:《以胸痛中心为主线的多学科联动在胸痛急诊中的救治》
集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朝阳:《重症肺炎的多学科诊疗》
副院长王建洪:《透过急救医疗发展现状 探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之意义》
急诊科主任黄锡通:《多学科协作诊疗在急诊三大中心建设的应用总结与未来构想》
ICU主任郑孝敬:《VR、AR、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急重 症远程协作诊疗中的未来推想》
神经外科主任曾怀文:《重型颅脑创伤后多学科联合精准管理》
胸外科主任林苗:《胸部外伤的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诊疗难点及改进措施》
感染科主任巫天贤:《多学科协作诊疗与危重症抗菌素精准治疗的疑惑与争论》
提升基层医院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而跨学科跨距离多学科联合诊疗是快速提升基层医院急危重症诊疗能力的一个较好的方案。此次国家级继教班的举行,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再添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