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中心国家认证!
9月10日上午,玉环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了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认证专家组的的现场认证核查。这是继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评审后的又一次国家级认证核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良荣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庞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必祺教授共同承担此次评审任务。
市人大副主任陈伟鹰、市卫健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必胜到会并讲话。健共体集团班子成员、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房颤中心建设核心科室负责人、网络医院、分院分管领导参加会议。
启动会

市人大副主任陈伟鹰到会讲话,她强调,房颤中心建设既是造福民生的需要,也是区域发展的需要,更是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的需要。希望市卫健局将房颤中心建设工作与健康玉环建设相结合,推动玉环慢病防控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和全民健康水平,以更高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需求。希望市人民医院要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理念,不断提升房颤救治能力和水平,构建以市域为核心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全市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市卫健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必胜致欢迎辞。他充分肯定市人民医院近几年的发展成绩及为全市心脑血管疾病应急救治网络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并表示,市卫健局将以此次现场认证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支持房颤中心的建设,坚决做好人力、物力、政策扶持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也希望市人民医院牢牢把握机会,查漏补缺,发挥龙头带头作用,依托健共体优势资源,确保中心建设再上新高度,为全域全民全程健康服务擦亮底色!

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介绍了医院房颤中心建设概况,就组织构架、人员资质、专科特色等多方面进行汇报。
他表示,医院高度重视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把房颤中心的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救治水平提高的重要抓手,依靠多学科的人才技术和密切协作,积极资源整合,构建全域协同的管理体系;加强诊疗联合,构建全员协作的救治体系;坚持医防融合,构建全程科学的筛防体系;全面提升房颤诊断、救治能力,降低老百姓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评审专家组组长郑良荣就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认证的目的和意义、认证工作的组织机构、认证标准与流程等进行了解读,并简单介绍了中国房颤中心建设背景及意义、进展及成果等情况。
评审专家组与现场人员就医院房颤中心建设关键点进行沟通交流。
现场评审



讨论结束后,4名专家进行了现场检查,通过核查房颤中心网报数据、查阅病历,深入门诊、房颤门诊、心电图室、DSA导管室、心血管内科等核心科室,对房颤筛查、治疗、房颤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数据填报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追踪。
反馈会

反馈会上,评审专家组对我院房颤中心的建设条件和救治能力、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予以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县乡村一体化心电诊断网络建设及运行情况,房颤中心配备专职数据员、管理员确保数据规范、完整,重视患者随访管理,创新性开展出院延伸服务包及随访信息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房颤患者动态评估、分级分层人员培训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并希望医院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树立更高的目标,做出医院特色的样板、示范。

党委书记陈增瑞表示,我院将针对评审专家组提出的建议逐条梳理整改,做好持续改进工作,强化房颤患者综合管理,把房颤中心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救治水平提高的重要抓手,切实提升医院房颤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房颤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健康玉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2000万。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及以上,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房颤并发症可怕,脑卒中更可怕,在脑卒中及并发症出现以前,如何正确对待和治疗房颤,则显得更为重要。
为进一步规范房颤诊治,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病率以及由此引发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022年10月,我院启动国家标准版房颤中心建设,对各核心科室及分院开展培训,组建以心内科为依托的房颤规范化治疗管理的多学科团队,强化房颤规范化综合诊疗,以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