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心系孩童健康 尽责守护医院生命线

沈仁,中共党员,2008年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2017年获得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是台州市211人才、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儿科精准诊疗分会青年委员、台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玉环市优秀医师,现为玉环市人民医院质管处处长、儿科副主任医师。
如果说,儿科工作是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看顾”着孩子们的健康,那么质管处工作就是“看顾”着医院这个大家庭的“健康”运行。沈仁严谨、勤奋,不管是临床还是管理工作,他都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是同事们眼中公认的行家能手。
为了孩子健康 付出再多也值得
“金眼科、银骨科、最没干头是儿科”这句在医生圈里流行多年的调侃或许是儿科的一个真实写照。儿科责任大、压力强,还经常不被家长所理解,沈仁却在2008年大学毕业时,选择做一名儿科医生。
这些年,沈仁在儿科与新生儿科之间轮转,每天上班就是面对孩子们,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守护他们。”沈仁总是会细心观察孩子们的生命体征,详细了解他们每一天的成长变化,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赢得了家长和同事们的认可。

在新生儿科时,收治的都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他们只能通过啼哭来传达自己的不舒服。这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一种考验,很多情况下,新生儿科医生都必须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判断,沈仁坦言,在新生儿科担当“临时父母”的那几年,让他成长了不少。
新生儿科曾收治过一名“胎粪吸入性肺炎”的小宝宝。孩子一出生,就得靠气管插管、呼吸机呼吸,又因张力性气胸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情况十分危急。沈仁和同事们日夜守护,大家的心情也随着孩子的病情变化而变化。经过16个日夜的轮番照顾,小家伙最终脱离危险,拔掉插管康复出院。
孩子出院后,新生儿科团队经常电话回访,询问孩子的身体情况。一年后,孩子妈妈特地带着宝宝来到新生儿科,说要看看曾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叔叔阿姨们,给新生儿科添了不少的惊喜。
每一次家属来接宝宝回家时,看到他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沈仁都感到无比的满足。沈仁说:“家属的情谊与信任是给予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只要孩子健康,我们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我提升一直在路上
儿科俗称“哑科”,涉猎范围广,涵盖了新生儿、小儿呼吸、消化、神经等几乎所有常见病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小儿的某些症状不明显、体征不典型,加上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所限,诊治难度大。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在诊断工作上更要精益求精。

从医以来,沈仁常年钻研儿科常见病治疗研究,取得了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曾到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修。近年来,他共主持厅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3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2篇,一级论文3篇。
沈仁还曾参加台州市儿科病例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玉环市卫生系统首届优秀论文评比获得二等奖,成功完成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miRNA-155在反复喘息儿童中的表达及与TH1/TH2细胞平衡的关系研究》,在儿童慢性、哮喘、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胃肠道常见疾病及危重症诊治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2023年,沈仁牵头开设专门针对尘螨过敏患儿的脱敏治疗门诊,一站式提供过敏源检测、医生诊疗及脱敏治疗服务。据介绍,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一个对因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尽责守护医院“生命线”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儿科医生身份之外,沈仁从2018年起参与医院质管工作。
在质量管控工作上,他不断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医疗质量控制是医院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制度管理则是医院管理的基石。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良事件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

【沈仁分享质管经验】
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临床路径管理……沈仁带领质管处团队解析各项任务的指标目标值,将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并持续跟进关注,不断推动各项指标持续优化,为医院质量管理的持续提升贡献力量。
“我们每月都有指标分析会,紧盯劣势指标,同时组织定期培训检查,积极交流帮助大家提升质控水平。”沈仁觉得,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往往会事半功倍,建立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