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 CT界的“核武器”!玉环市人民医院引进320排螺旋CT

为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服务,日前,玉环市人民医院引320排640层螺旋CT!
玉环市人民医院引入的320排640层螺旋CT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心血管、神经、肿瘤、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骨科专业等疾病的成像和低剂量筛查领域全新标准,真正实现动态容积成像,为创新临床应用和科研探索解锁更多可能,为患者带来精准、舒适、安全的CT检查新体验。

与传统CT相比,320排640层螺旋CT成像快、辐射低、功能全、更精准,具有以下系列优势:
一个心跳的瞬间即可获取全心影像 让更多心血管患者不受检查限制
该320排640层螺旋CT机架,旋转速度为0.25s/圈,探测器单圈覆盖可达到16cm。在心血管检查方面,其AI冠脉追焦技术,可在任意心率和心律条件下实现单心动周期内成像,即在一次心跳的瞬间便可获取从心底到心尖完整的全心范围扫描数据,无需进行呼吸训练和吸气憋气,让严重心律不齐、房颤、房扑或超高心率等患者在冠状动脉成像上几乎不受限制,极大提升了心血管患者的检查效率。


全身多部位大血管联合成像 注射一次造影剂即可
一次对比剂注射及CT扫描,即可获得多系统、多部位平扫、动静脉造影和灌注图像,如“4D全脑一站式”成像、胸痛三联、冠脉CTA+头颈部CTA等。
“一站式”检查,避免多次对比剂注射和分次检查,不但减少了射线辐射,也降低了反复使用对比剂诱发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同时也满足临床对于疑难危重病例的快速诊断的需求。一次扫描可了解全身动脉血管的病变情况,特别适合健康人群中的高端体检。

“60秒”4D一站式检查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筛查更精准
该设备还可实现单圈扫描的全脑覆盖成像,60秒即可完成头颅灌注检查,采用宽体采集进行头部平扫、动态CTA及CTP成像,一次检查即可获得全脑平扫图像、动静脉造影图像和灌注图像。
结合集成脑灌注分析、4D动静脉动态评估等高级后处理手段,不仅可应用于急诊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评估,还可助力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其他脑血管病的结构和功能评估。

更大口径的宽体能谱成像 定性定量分析更准确
传统CT只能分辨物质密度差异,而能谱CT则可以识别物质成分差异,从而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该设备支持16cm宽体能谱扫描,通过KV切换采集高低能数据,并根据不同物质不同能量下的衰减差异,获得组织中物质成分和能谱特征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常用于判定肿瘤的同源性、泌尿系结石成份分析、痛风石能谱成像等。

【痛风石能谱成像】
AI 3D天眼导航系统 提供全速急诊方案
拥有AI 3D天眼导航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全体位19个结构点以及8种体位,快速智能完成扫描前准备工作,提供扫描效率,缩短急诊扫描时间。
它可以说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影像“核武器”。针对胸痛、脑出血、外伤、急腹症等多种急诊检查场景,能够提供全速急诊方案,检查时间最短化,图像评估直观化,为生命争分夺秒。

低千伏低毫安成像模式 更低剂量的体检筛查
采用液态金属轴承技术的大热容量球管,具备低千伏、低毫安成像模式,可实现肺部、冠脉等全身各部位大扫描通量、低辐射剂量的体检筛查。低千伏扫描模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浓度、对比剂注射速率,降低肾功能不全受检者增强检查风险、减少对比剂外渗风险、并可大幅度提升增强检查碘对比剂的对比度,提升强化效果;同时,系统还可根据不同患者体型和扫描协议自动推荐扫描管电压,在降低患者扫描剂量的同时,优化对比度、噪声比。

【肝脏病变3D成像】
该设备结合前沿AI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检查模式,克服了以往CT在扫描过程中人工摆位、寻找病灶、动床定位、注射对比剂、再扫描等繁琐的工作流程,避免了因动床、病人呼吸运动和扫描范围的限制造成的病灶错位、漏扫和移动伪影等情况的发生,实现CT检查更快捷、更精准、更舒适。
引进320排640层螺旋CT,是医院技术革新的重要一步。这不仅能够提升诊疗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快捷、更精确的医疗服务,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