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进入活跃期!已接诊多例,被叮咬千万别这样做!
三伏未至,气温已经节节攀升
“热化了”的季节里
去山里玩水、露营
成了避暑热门选项
但这树林、草丛,虽然阴凉
也可能藏着“不速之客”!
蜱虫!
这不,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近期就连续接诊了数例
蜱虫叮咬患者
发现会动的“小黑点”
千万别自己动手

01|带娃郊游“带回”蜱虫
“昨天带孩子出门玩了,回家后感觉左小腿隐隐刺痛,以为是蚊子咬了,没想到今天更痛了。”
急诊外科医生庞赞为沈女士检查时,发现她这是蜱虫咬伤。
皮肤表面有黑色物体突出,虫子触须还在活动!医生当场为她清创去除蜱虫。
02|自己上手,适得其反
“我们以为一个虫子,拔拔掉好了,结果更麻烦了。”就在接诊沈女士的同一天,庞赞还接诊了颈部被蜱虫咬伤的刘先生。
据了解,刘先生家人有过蜱虫咬伤的经验,企图徒手拔出蜱虫。结果蜱虫受惊后,更往皮肤里钻,越钻越深,刘先生只好连夜来急诊求助。
03|上山摘豆“摘到”蜱虫
59岁的王奶奶家在山边,最近她习惯起个大早,去山上摘豆子,也不知何时被蜱虫“盯上”了。
这天,王奶奶说起背上痒,家人这才发现她背上竟有蜱虫,将她送来医院急诊科处理。

小小蜱虫危害大
“春季、夏季都是蜱虫叮咬的高发季,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理好几个。”庞赞介绍,蜱虫是一种体形极小的寄生吸血昆虫,平时就喜欢 “潜伏” 在草丛、灌木里,也可寄生在牛、羊、狗、鼠等动物的体表。
蜱虫专挑人体头皮、腰部、脚踝、腋窝等皮肤薄嫩的部位下手,通过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为生,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
一旦被蜱虫叮咬,轻则出现疼痛、局部充血、水肿等急性炎症反应,重则引起继发感染,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比较要命的是,蜱虫唾液里还可能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森林脑炎病毒等病原体,会传播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等严重疾病!
当然,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麻木、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
记牢防护救治要点
别让蜱虫有可乘之机
穿对衣服
外出游玩时,尽量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领口、裤脚,不穿凉鞋,减少皮肤暴露。
避开危险区域
避免在草丛、树林里久站、久坐。
及时检查
回家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注意头皮、耳后、腰部、腿窝等部位。
用好杀虫剂
发现家中宠物有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喷洒涂抹。户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装备可提前喷洒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自行盲目处理!
徒手拔、涂抹碘伏、用打火机燎等都是错误做法!这样只会刺激蜱虫,越发挣扎加深创面。一旦口器断裂残留在皮内,不仅处理麻烦,还会加重感染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用镊子轻柔稳定地夹取蜱虫,取出后要消毒伤口,并注意观察。
所以,发现蜱虫叮咬,最好就是立刻前往医院,交给专业医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