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天闯关!八旬肝癌患者重获新生

2025-07-10319

八旬高龄

晚期肝癌术后

突发2000毫升大出血

并发重度感染……

一连串凶险标签的叠加

让汪阿公(化名)的生命

一度岌岌可危

 20250708 ICU 肝癌晚期5.jpg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

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介入科、外科组成的

多学科团队并肩作战

27天的坚守

打赢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生命保卫战”

不仅展现了医院在

复杂肿瘤急症救治中的硬核实力

更彰显了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高效与精准

 

突发致命出血

介入手术1小时“锁”住生机

 20250708 ICU 肝癌晚期2.jpg

年过八旬的汪阿公,因复杂肝癌在杭州接受切除手术后返家休养,期间一直被乏力、低烧、食欲减退等症状困扰。

术后第20天,老人腹腔引流管突然引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家属紧急将其送往市人民医院。

“增强 CT 显示腹腔内弥漫性出血,考虑肿瘤侵犯血管导致破裂!”主管医生黄忠回忆,结合引流液量和患者血压变化,团队迅速判断出血量已达2000毫升——这相当于成年人全身血液量的40%,随时可能因失血性休克致命。

“必须立刻介入止血!”放射科副主任郑胜带领介入团队紧急启动手术预案。术中DSA血管造影清晰显示,患者右肝动脉存在一枚长约3厘米的假性动脉瘤,正是此次大出血的“元凶”。

团队果断采用生物胶精准填塞瘤腔,通过微创介入肝动脉栓塞术彻底阻断出血点。

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结束,全程仅用1小时,出血被成功“锁”住,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关键时间窗。

 前后对比.jpg

 

感染危机再袭

ICU团队精准击退“隐形杀手”

 20250708 ICU 肝癌晚期6.jpg

出血危机解除后,汪阿公被转入普通病房观察。然而620日,老人再次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血培养提示重度感染,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术后并发肝脓肿。

“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力极低,感染一旦失控,会快速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ICU 主任郑孝敬解释,这也是肿瘤患者术后最凶险的“隐形杀手”。

ICU 团队立即启动抗感染急救方案:采用“降阶梯疗法”选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致病菌;并完善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及时调整为针对性更强的窄谱抗生素。

经过6天的精准调控,患者体温逐步下降,感染指标显著改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于626日再次转出ICU

 

27天坚守

多学科协作诠释“生命至上”

 

从突发大出血到感染危机解除,再到后续营养支持、功能康复,汪阿公的每一步恢复都凝聚着多学科团队的智慧。

外科团队负责评估术后创面愈合情况,介入科动态监测血管修复状态,ICU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27天里,各学科每日会诊、实时调整方案,最终让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这场救治的成功,不仅是医院在肝癌术后急症、重症感染等领域技术实力的体现,更验证了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优势:面对复杂病例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1+12”的效果,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响应、微创技术的精准应用、个体化诊疗的细致落实,三者结合正是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