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雪芬:康复“摆渡人” 撑起患者“重生” 伞

金雪芬,玉环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技师,从事康复医学工作18年。多年来,她坚守临床一线,用双手帮助无数患者重拾生活希望,也见证了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名副其实的“康复摆渡人”。
从零开始:一个人的 “康复拓荒”

2007 年,金雪芬刚从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回到玉环。彼时,医院康复医学科尚在起步阶段,她是科室里首位科班出身的康复治疗师。
没有成熟团队协作,没有固定治疗场地,金雪芬的工作从“推着仪器跑遍医院” 开始:内科有要肢体功能训练的老人,骨科有术后要恢复肌力的患者,她便推着理疗仪逐个病房做治疗。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康复治疗是做什么的,有的患者还会拒绝:“刚做完手术,躺着养着就行,折腾什么?”为此,金雪芬身兼 “治疗师” 与 “宣传员” 双重角色。她不仅专注做好治疗,还耐心讲解康复训练原理,手把手示范居家康复方法,用实际效果让大家逐渐认可康复医学。就这样,她一点点打开工作局面,也让康复理念慢慢在患者心中扎根。
十八载时光匆匆而过,金雪芬的坚守,见证了科室跨越式成长: 2020 年,康复医学科有了独立病床,2024 年,科室设立独立病区,可集中收治康复治疗患者。42张床位很快满负荷运转,金雪芬愈发忙碌。

她每天要为 10 余位患者开展康复治疗,从肌力训练到关节松动,从平衡训练到步态矫正,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如今,康复医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康复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设有康复治疗大厅、门诊及病区三大区域,涵盖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肌骨疼痛康复、盆底康复四个亚专科,还先后成为中国昏迷促醒康复联盟成员单位、浙江省康复专科联盟理事单位、浙江省康养联盟核心成员单位、玉环市康复治疗临床诊疗中心。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金雪芬等一批康复人的默默付出。但再累,只要看到患者有进步,金雪芬就觉得值。“最开心的就是看着患者‘躺着进来,走着出去’。”
匠心施治:撑起患者 “重生”伞

康复医学科从来不是 “一蹴而就” 的地方,这里的患者多是脑损伤、骨关节、韧带术后的功能障碍者,恢复过程往往漫长而艰难。金雪芬知道,要帮他们好起来,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有耐心,有同理心。
汪老伯刚到康复科时只能靠人推床进出,四肢肌力几近丧失,连抬手、翻身都做不到。金雪芬细致评估后,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先以手法治疗放松僵硬肌肉,再用电刺激唤醒受损神经,最后循序渐进指导功能锻炼。
治疗中,汪老伯曾因看不到成效想放弃:“练了半个月没变化,不如算了。” 金雪芬没有气馁,每天治疗时陪老人拉家常,用其他患者的康复案例鼓励他,还不断调整训练方案:“您今天站立多了 30 秒,胳膊也能抬一点了,加油!” 这些温暖鼓励,成了汪老伯坚持动力。
两个多月后,汪老伯不仅能独立坐起,还能借助助行器行走;出院休养一段时间后,甚至能下地做轻农活,重新找回生活底气。
为给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治疗,金雪芬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康复医学科是 “疑难杂症” 的集合地,颞下颌关节紊乱、吞咽困难、难治性面瘫……只要遇到知识盲区,她就去上级医院进修,还考取在职研究生提升素养:“康复技术更新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帮患者。” 如今的她已是科室 “多面手”,各类康复领域都能从容应对。

除医院工作,金雪芬还常下乡义诊。农村不少老人身体不适却不懂康复,只能硬扛。每次义诊,她都耐心检查,教老人居家训练方法,还留下联系方式,让他们有问题随时找自己。此外,她还主持1 项省级课题、1 项玉环市课题,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将临床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学科担当:推动早期康复介入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金雪芬和团队逐渐意识到:早期康复介入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重症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身体虚弱,不及时康复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基于此,他们加入医院多学科会诊团队,从患者术前宣教到术后康复,全程参与诊疗。
无论内科、外科还是 ICU 患者,只要有康复需求,团队都会提前介入、参与查房,深入了解病情后制定精准方案:针对呼吸功能障碍,用肺康复手法改善胸廓活动度与呼吸深度,降低肺部感染风险;针对吞咽困难,由言语吞咽治疗师评估并指导训练;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用运动疗法预防肌肉萎缩,辅助开展坐位、站立训练。

“早期康复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金雪芬举例,8 岁女孩琳琳因脑外伤瘫痪入院手术,家长近乎绝望。术前,她就与外科医生制定康复方案;琳琳术后,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开展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一个多月后,琳琳能跑能跳,恢复活泼模样。家长感激地说:“是康复团队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科室始终秉持 “精确诊断、精确治疗” 理念,倡导 “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人性化原则。
金雪芬和团队为每位患者 “量身定制” 方案,用最适合的方法帮患者以更小创伤、更快速度康复。“康复治疗不只是练力气、练动作,更是给患者再一次正常生活的权利。”

18 年光阴,金雪芬从青涩毕业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技师,从科室 “独行侠” 蜕变为团队 “领路人”。她用双手传递温暖,用专业点亮希望。未来,她将继续在康复医学道路上前行为更多患者撑起 “重生”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