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健身后尿色变“酱油”,这项指标飙超 10 万!

2025-09-16133


下班后“突击”健身,

企图收获“完美身材”,

万万没想到,

肌肉没练成,

反倒“溶解”了!

 0303.jpg

“医生医生,我浑身肌肉酸痛,动啊动不了,尿颜色很深!”近日,王先生(化名)带着尿液照片找到了医生。

医生一看,颜色深褐像极了酱油,再结合他说的肌肉剧痛,心里立刻警铃大作——这很可能是凶险的 “横纹肌溶解症”!

果不其然,检查报告显示,磷酸肌酸激酶(简称 CK)直接飙到了10 U/L 以上,比正常数值的310 U/L超了 300 多倍!另外,乳酸脱氢酶、肝功能等指标也全异常,是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症。

再晚来一步,很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好好健身,肌肉怎么就 “溶解”

原来,王先生最近工作忙,大半年没运动了,这几天是心血来潮,趁着周末,想“突击”健身一番。

“卧推、硬拉、跑步机,别人练什么我也练什么。” 咬牙坚持下来后,他累得直不起腰,自然没把肌肉酸痛放心上。

可到了第二天,酸痛不仅没缓解,反而越来越重,连抬手拿杯子都费劲,直到看见自己尿成了“酱油色””。王先生终于慌了神,赶紧往医院跑。

医生解释,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因肌肉组织严重受损导致的临床急症,常由过度运动、挤压、中暑或代谢性疾病引起。

形象点讲,就是肌肉细胞因为“过度受力”被“拆碎”了。肌肉细胞崩解后,大量肌红蛋白会进入血液循环,流到肾脏时,会像 “小石子” 一样堵住肾小管,可造成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甚至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也是横纹肌溶解最危险的并发症。

而像王先生这样“平时不运动,一练就猛冲”的人,正是横纹肌溶解的高危人群——肌肉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突然承受远超承受能力的负荷,细胞很容易就被 “累垮”。而且他们往往急于求成,忽略身体信号,最终导致健康风险。

这些信号一出现,立刻停运动、去医院!

1肌肉剧痛 

运动后肌肉酸是正常的,但如果疼到翻身、走路都困难,甚至轻轻碰一下都会剧痛,那别硬扛,这很可能是肌肉细胞在“报警”。

2尿液变深 

正常尿液是淡黄色,如果运动后尿色突然变深,赶紧去医院查一查,早发现早处理,能大大降低肾损伤的风险。

3尿量明显减少 

如果喝水量没变化,但尿量明显减少,说明肾脏可能已经被影响,必须立刻就医。

除此之外,要是运动后还伴随恶心、呕吐、发烧、乏力等症状,也别掉以轻心,这些都可能是身体“扛不住” 的表现。

健身没错,但别用 “命” “肌肉”

近年来,随着健身热潮兴起,因运动过度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并不少见,可大家别忘了,健身的初衷是“为了健康”,不是 “跟自己较劲”。

医生反复强调:健身锻炼务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尤其是感冒发烧、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千万别硬撑,此时再运动很容易诱发横纹肌溶解。

科学运动、健康第一

1.新手别 “照搬” 别人的计划 

看到健身博主练什么就跟着练,很容易超出自己的能力。刚开始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入手,比如每天快走 30 分钟、做几组简单的拉伸,等身体适应了再慢慢加量。

2.运动时别 “硬撑”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说话都费劲,或者肌肉已经开始刺痛,就赶紧停下来休息,别强撑。有时候多撑的这一下,可能就是压垮肌肉的最后一根稻草。

3.运动后注意“补能 + 休息”

运动后及时喝温水(别猛灌冰水),补充蛋白质和碳水(比如鸡蛋、牛奶、香蕉),让肌肉有足够的“原料” 修复;另外要间隔训练部位,给肌肉留足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