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疆来!玉环这套“海岛经验”,为啥能扎根塔里木河畔?

九月的新疆阿克苏,金秋染遍戈壁,塔里木河畔硕果满枝。一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医疗协作,正将浙江玉环的海岛慢病管理经验,深深“种”进南疆大地——由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带队的7人慢病管理“小组团”,再度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开启为期五天的精准帮扶,这也是继今年6月项目启动后的第二次实地指导,标志着浙阿两地慢病管理合作迈入“体系化建设、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

闭环帮扶破难题 “小组团”精准对接需求
“不仅要找出问题,更要给出能落地的方案。”这是“小组团”此行的核心目标。9月10日,专家团抵达后便马不停蹄召开项目推进会,与第一师医院医共体团队复盘前期成果、梳理现存堵点,明确本轮帮扶重点——从“输血式支援”转向“造血式培育”,推动玉环经验转化为当地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随后几天,董寅院长一行马不停蹄,先后深入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病科、内分泌科等重点科室。他们通过“一对一”精准指导、针对性提出流程优化建议、系统评估信息化建设情况等方式,全方位为科室能力提升赋能。从完善“心电一张网”互联互通、搭建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体系,到细化患者全病程跟踪服务流程,再到协助补齐信息化支撑短板,专家团队以扎实务实的作风,为医共体慢病管理体系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每一条建议都很实用,之前卡壳的地方这下全通了,我们也更有信心了。”第一师医院对接人员感慨道。
打造慢病服务“试验田” 让优质服务扎根基层
“基层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必须把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9月11日,“小组团”将帮扶重心下沉至第一师医院医共体五团分院,在这里挂牌设立“慢病一体化门诊”试点,打造南疆基层慢病管理的“样板间”。


走进五团分院的慢病门诊,专家们仔细查看接诊台账、询问医护人员工作流程,查找工作难点、堵点。并结合玉环“慢病一体化门诊”服务经验,专家团队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我们不只是建一个门诊,更是要留下一套能长期运行的模式、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董寅院长强调,通过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让先进理念真正扎根边疆。
双向奔赴促成长 共绘边疆健康新图景
9月12日的项目总结交流会上,第一师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激动地说:“玉环专家带来的不只是新理念与技术,更点燃了我们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是以‘小切口’撬动的民心工程,是响应国家卫健委‘强基层’战略的具体体现。”

当天,双方还达成了一系列“长效合作约定”:加快慢病管理重点任务常态化运行,联合申报省级科研课题,共同制作慢病健康宣教视频,推动绩效改革激发医护积极性,构建跨区域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边疆地区有独特的疾病谱和管理经验,也在反哺我们的体系建设。”董寅院长介绍,阿克苏地域在慢病防控中探索的做法,也为玉环优化海岛慢病服务提供新思路。“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朝着‘健康中国’的目标努力。”

作为全国县域慢病管理的标杆,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拥有两大研究院科研平台,牵头制定多项国家级县域慢病管理标准,此次援疆正是其优势资源辐射的生动实践。未来,浙阿两地还将继续深化合作,让玉环的海岛慢病管理经验在塔里木河畔结出更多硕果,为边疆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