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石“漏网”10 年,硬把一个“腰子”耗没了!
十年前做完体外碎石,她自感症状消失便以为病已痊愈,从此再未遵医嘱复查。不料,一颗“漏网”结石竟悄无声息不断损伤肾脏。等她察觉异常时已回天乏术,最终只能切除肾脏保命。

碎石术后疏忽复查 “漏网之石”毁掉一个肾
张姨(化名)今年 50 岁,十年前因右肾结石接受了 “体外碎石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她便笃定 “病已根治”,将医生 “务必定期复查” 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
十年间,工作繁忙的她即便偶有轻微不适,也始终没放在心上,直到近日感到持续腰部胀痛、乏力,她才来到玉环市人民医院就医。
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张姨的右肾已重度积水,原本饱满的肾脏像被长期吹胀的气球,彻底失去弹性,肾功能已不可逆地完全丧失。
而这场悲剧的元凶,竟是一枚卡在输尿管上段的陈旧性结石残骸! 医生高度怀疑,这正是十年前碎石术后未排出、也未被察觉的 “漏网之石”,在体内悄悄长大,最终酿成大祸。
遗憾的是,因延误时间太久,张姨的右肾已彻底 “报废”。为防止后续引发严重感染、甚至肾脏破裂危及生命,泌尿外科团队最终为张姨实施了右肾切除手术。
警惕 “沉默的结石” 定期复查是最后防线
“这是一场本可完全避免的悲剧!”玉环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师袁昌晟介绍,体外碎石技术虽成熟微创,却绝非“一键清石”的魔法。碎石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后续碎片能否顺利排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复杂,碎石后极易出现残留碎片,甚至形成 “石街”(多枚结石碎片串联堵塞)。这些残留物如同隐形的“塞子”,初期大多毫无症状,即便到了后期,只要结石未牵拉输尿管壁,也不会引发剧烈疼痛,极易被忽视。

但长期梗阻之下,肾脏会逐渐出现积水、感染,这些残留物更会成为新结石复发的 “温床”,长期刺激泌尿系统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最终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袁昌晟着重强调,结石治疗从来都是一项 “系统工程”,复查与治疗本身同等重要:“自我感觉良好绝不等于结石已排净,B 超或CT检查才是判断碎石是否清除的科学依据。”
他特别提醒,无论是接受过体外碎石、输尿管镜碎石,还是其他任何结石治疗的患者,都必须将“定期复查”视作治疗的“必选项”。
一般术后1-2 周是首次关键复查节点,需精准评估碎石效果,此后还要根据医生建议持续随访,直到确认结石完全清除。切勿因一时疏忽或侥幸心理,给健康埋下隐患,最终付出肾功能丧失的惨痛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