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手术禁区!96岁奶奶双骨折重生记
“不仅能自己吃饭、翻身了,手术后就能下地走路,真是没想到啊!”近日,96 岁的沈奶奶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康复出院时,家属握着医护人员的手再三道谢。此前,她在家中意外摔倒导致两处严重骨折,一度让家人担忧 “这么大年纪,怕是挺不过去”,而这场跨越高龄风险的救治,不仅让老人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更打破了 “高龄老人不能做手术”的固有认知。

96岁老人意外摔倒 “双重骨折”难题重重
生活能自理的沈奶奶,此前在家中不慎摔倒,当即出现右侧手脚无法动弹的情况。家人紧急将其送往玉环市人民医院,CT 检查结果显示——“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右侧股骨颈骨折”,两处关键部位骨折叠加,对 96 岁高龄的老人而言,无疑是 “雪上加霜”。
更棘手的是,沈奶奶不仅年近百岁,还伴有心肺功能不佳、胸廓发育畸形等问题,体重仅 35 公斤,身体各机能已明显衰退。“老人手术耐受性极差,麻醉和手术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异常等风险。” 创伤关节外科团队初步评估后,清晰地认识到这场救治的难度。

分次手术+精准麻醉 顺利闯过“高龄难关”
“难道年纪大了,就只能放弃手术保守治疗?” 面对家属的焦虑,创伤关节外科主任医师龙治强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第一时间联合麻醉科主任吴平蕾开展多学科会诊,反复梳理沈奶奶的身体指标,逐一评估麻醉风险、手术时长、术后恢复等关键环节,最终确定“分次手术 + 精准麻醉” 的治疗方案 ,分两次手术解决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能做!” 当医生将这个消息告知家属时,原本愁云满面的一家人终于看到希望。
在全面准备后,麻醉科团队采用可视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精准定位神经位置,避免了传统麻醉对老人身体的过度刺激;创伤关节外科团队则默契配合,分次为沈奶奶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 “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在40分钟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仅用时 30 分钟!
在医护人员的专业康复指导下,沈奶奶恢复速度远超预期,术后恢复了自主翻身、坐起、下床活动,最终实现独立行走,顺利康复出院。

高龄不是手术禁区 “适老化”保护更关键
“很多家属认为老人年纪大了,经不起手术折腾,宁愿选择保守治疗,其实这可能存在更大风险。”创伤关节外科主任陈文辉介绍,老年患者骨折后若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手术风险。
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老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尽快恢复活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陈文辉主任也针对老年人骨折预防给出了四点具体建议,呼吁家属和社会重视“适老化”保护:
1.防治骨质疏松:“重度骨质疏松”是骨折的重要元凶。老年人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 打造“适老化”家居环境:老人均在家中摔倒。建议移除家中绊脚物,在卫生间、厨房等湿滑区域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夜间留有夜灯。
3. 适度锻炼,增强肌力: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锻炼,以增强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降低摔倒风险。
4. 一旦摔倒,及时就医:如老人不慎摔倒,切勿随意搬动,应立即拨打120或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