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人坠楼命悬一线 多学科上演“生命团战”
“谢谢玉环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0月16日下午,
77岁的李阿公和家人
带着两面鲜红的锦旗,
专程送到玉环市人民医院
ICU与康复医学科。
握着医护人员的手,
老人难掩激动。
时间倒回两个月前,
这场与死神的较量悄然开启。
生死时速: 多学科“生命接力”
“人从二楼摔下来,浑身是血,已经没意识了!”8月11日,伴随着家人的慌乱呼救,李阿公被紧急送往玉环市人民医院。急诊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全身多处骨折、严重脑挫裂伤、右侧液气胸,更危急的是,急性呼吸衰竭已步步紧逼,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重伤,情况危急,立刻启动多学科协作抢救!”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朝阳第一时间牵头,ICU团队迅速集结,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专家同步赶到抢救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战正式打响。

【严重脑挫裂伤】
胸外科医生率先出手,紧急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成功排出压迫肺部的血气胸,为呼吸功能争取喘息空间;神经外科团队紧盯颅内情况,精准用药控制脑挫裂伤引发的脑水肿,严防脑出血恶化;骨科团队则针对右侧肱骨骨折制定手术方案,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右肱骨骨折术后】
而呼吸衰竭的难题更显棘手,吸入性肺炎叠加严重睡眠呼吸暂停,让李阿公的呼吸如同风中残烛。ICU 团队果断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续又根据病情调整为气管切开与高流量氧疗,24小时严密监测呼吸指标,每一次参数调整都凝聚着团队的精准判断。
入院第19天,好消息传来:李阿公成功脱离呼吸机,改用面罩吸氧,意识也逐渐清醒。
突破难关: 37个昼夜精心守护
可就在众人稍松口气时,新的危机突然降临。
老人突然排出黑便,血红蛋白指标断崖式下降,意识再次模糊。ICU 主任郑孝敬当机立断,联系消化内科紧急会诊,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团队迅速调整治疗方案,精准使用止血药物,最终将这场突发的消化道出血危机化解。

治疗期间,周朝阳副书记高度重视,每天都会出现在ICU,俯身查看李阿公的病情,从颅内血肿吸收情况到骨折愈合进度,从用药剂量到护理细节,每一项都逐一叮嘱、严格把关。
ICU 护士长叶会带领护理团队,将“精细化”刻进每一个环节:为预防压疮,护理人员每2小时为老人翻身一次,仔细检查皮肤褶皱处,用温水擦拭清洁,在骨突部位做好减压保护;为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风险,每2小时拍背、吸痰,动作轻柔却精准;饮食上,从肠内营养制剂的温度、剂量,到后期过渡到经口进食的软烂程度,护士们都亲力亲为,反复调试防止反流呛咳。

得知李阿公惦记家里的老宅和亲人,护士们特意收集了家属发来的视频和照片,每当老人神志清醒时,就握着他的手一起翻看:“您看,家里一切都好,等您康复了就能回去啦!”一句句安抚,一次次鼓励,成了老人对抗病痛的温暖力量。
重获新生: 康复助圆“回家梦”
入院第37天,经过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协作,阿公的颅内血肿基本吸收,骨折部位顺利愈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终于达到转出ICU的标准。
当医护人员推着轮椅送他离开时,李阿公笑着举起手,用力挥了挥,眼中满是感激。

转入康复医学科后,团队为他定制了专属康复方案:运动疗法帮助恢复肢体力量,吞咽功能训练让他逐步正常进食,肺康训练改善呼吸耐力,中医穴位贴敷缓解术后不适。如今,李阿公已顺利拔除气管切开导管,不仅能自主行走,还能简单打理日常,即将出院回到牵挂已久的老宅。
据悉,李阿公在外地生活多年,随着年岁渐长,“落叶归根”的念头愈发强烈,这才特意回老家翻修老宅,想安度晚年。谁料一场意外险些夺走一切,好在这场劫后余生,让他终于能带着对故土的执念,圆了那个盼了许久的“回家梦”。
李阿公的救治历程,不仅是玉环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实力的见证,更藏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情。当老人在修缮好的老宅里安享晚年时,这份“落叶归根”的圆满,早已将医者仁心的温度,深深印刻在岁月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