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排骨差点送命!这些保命知识一定要看!

“氧饱和度仅 72%,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困难!” 日前,玉环市人民医院 ICU 接诊了一位病情危急的 89 岁老人,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治随即展开。不料致命的原因,竟是一块“排骨”……
惊险!老人吃排骨险丧命
患有帕金森病多年的张大爷,因病情长期卧床,日常饮食全靠家人细心照料。 10月16日晚7时,当时张大爷正进食,突然发生猛烈呛咳,脸颊瞬间涨得通红,紧接着呼吸愈发急促,意识也渐渐模糊。家人见状心急如焚,立即将老人紧急送往玉环市人民医院,随后被收治ICU展开抢救。
入院时,张大爷已神志不清,氧饱和度仅为 72%(正常成人一般在95%及以上),生命体征岌岌可危。医护团队反应迅速,第一时间为老人实施气管插管操作,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随着呼吸机平稳运转,老人急促的呼吸逐渐平复,氧饱和度也开始缓慢回升。

【CT三维重建】
医生进一步检查,通过CT发现张大爷的食道内有一长达2.8厘米的高信号物体,立即进行CT 三维重建,判断是一小段排骨半倾斜卡在食道中!再三追问病史,家属才想起老人当天中午就曾进食过排骨。

紧接着,医生火速安排床边胃镜检查,以便精准找到问题根源。果不其然,当胃镜镜头缓缓深入,在老人食道末端,一块未被充分咀嚼的 “排骨”牢牢卡在了管腔!正是这块排骨卡住食道后,在老人再进食时引发了剧烈的食物返流,返流物误吸入肺部,最终导致老人窒息、神志不清,还并发了双肺感染,生命一度垂危。

【胃镜下的排骨】
明确病因后,医护团队在胃镜的辅助下,成功消除这块“致命的排骨”。异物清除后,针对老人的双肺感染等并发症,医护团队又进一步制定了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目前,张大爷已恢复神志,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正在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切记!筑牢饮食“安全防线”
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专业救治下,最终以 “胜利” 告终,也让张大爷的家人松了一口气。

ICU主任郑孝敬强调,老年人是气道异物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吞咽反射会逐渐减弱,医学上称为“吞咽反射迟钝”。
相关统计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食物呛咳的风险是年轻人的3-5倍。唾液分泌减少、牙齿缺失或假牙不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会增加气道异物的发生风险。

这些“危险信号”,要知道!
当老人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异物吸入:
?突发剧烈呛咳、呼吸困难,尤其伴有面色青紫、甚至神志模糊(需现场急救)。
?持续咳嗽或喘息:无明显诱因的咳嗽,或呼吸时出现“呼噜”声。
?反复肺炎:同一部位反复肺部感染,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这些“危险食物”,要小心!
以下食物尤其容易引发老年人异物吸入:
?坚果类:花生、杏仁、瓜子等体积小、质地硬。
?黏性食物:汤圆、年糕、粽子等易黏附在咽喉。
?带骨、带刺食物:鱼、鸡、排骨等不易咀嚼彻底。
?小块水果:葡萄、圣女果、荔枝等未切开直接吞食。

这些进食原则,要遵守!
1.食物要“软、烂、碎、小”:首选泥糊状、粥状、羹状食物。比如肉泥、蒸蛋羹、烂面条、菜粥、果泥等;将所有固体食物切成小丁、碎末或压成蓉。
2.进食过程讲究“慢、专、顺”:慢!慢!慢!这是最重要的原则。督促老人小口进食,每一口都充分咀嚼(即使佩戴假牙),吞咽完全后再吃下一口。老年人进食时应保持端正坐姿,头部略微前倾;进食时集中注意力,不要看电视或阅读,避免在吃饭时与老人频繁交谈、说笑,更不能催促。
紧急时刻,这样做!
若老人发生异物吸入,堵塞气道,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清醒患者):
1.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一脚宽。
2.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抱住握拳手。
3.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重复至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4.若患者失去意识,应立即拨打120,并进行心肺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