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畅?警惕慢阻肺!“速冻”天里的医生“肺腑之言”
“速冻”模式下
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却有群人忙得“热火朝天”
在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
他们用专业讲解破解认知误区
用趣味互动点燃参与热情
寓教于乐
传递“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的理念
现场直击
健康讲座、互动游戏……轻松学知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坤伦以《早识别 早干预 让呼吸更轻松——慢阻肺病症状管理》为题,从慢阻肺病不可忽视的咳嗽咳痰症状与慢性咳嗽咳痰型慢阻肺病管理要点两方面入手,讲解了慢阻肺病的健康知识。
他提醒,慢阻肺病患者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症状变化,积极识别慢性咳嗽咳痰并及时就医,及早接受规范治疗。



当天,医务人员还准备了呼吸操、吹乒乓球练肺活量等趣味项目,活动现场一度成为“人气打卡点”,市民们在玩乐中读懂肺健康,把健康防线筑进心坎里。
真实故事
免费筛查、专家讲解……正视“慢阻肺”



“要是早来参加这个活动,家人的病情或许不会拖到住院!”患者家属吴大姐拿着调整后的治疗方案,语气里满是感慨。
上个月,她的家人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这才让她意识到“长期咳嗽咳痰”绝非小毛病。义诊中,医生不仅帮她解读了肺功能检查报告,还纠正了“症状缓解就停药”的错误观念,吴大姐说,今后她要陪着家人坚持呼吸训练,调整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管理。
当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邀请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蔡畅主任医师共同参加义诊,为市民们答疑解惑。

活动现场,40余位市民享受到专家义诊服务,其中20多人接受了免费肺功能检测。医护人员还为大家发放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识别卡,方便市民在家监测病情变化。
健康呼吁
守护呼吸防线,从现在开始
慢阻肺到底是什么?确诊靠什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金雪文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等检查后,可确诊是否患有慢阻肺病。
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哪些人是高危群体?如何预防?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风险人群: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五)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者。
预防的关键在于阻断危险因素:
戒烟是首要措施,同时要改善厨房通风,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高危人群还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早期信号藏不住!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慢阻肺早期症状隐匿,很容易被忽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
慢性咳嗽、咳痰:晨起时尤为明显,别当成“吸烟后遗症”或“衰老表现”;
进行性气短:从爬楼、快走时气促,逐渐发展到平路行走甚至休息时也憋气。
确诊后如何防治?
“慢阻肺虽无法根治,但可防可治,关键是长期规范治疗。”金雪文主任强调。
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已建立“总院-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阶闭环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全周期服务。患者自身则需做好三件事:
1.遵医嘱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减药停药;
2.做好自我监测与定期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3.坚持运动训练与均衡饮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慢走、太极拳等运动,保持良好作息,戒烟限酒,增强呼吸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