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源于对病人的关爱和责任

2015-06-261039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绝大部分医生照常上班,一大早笔者深入医院最繁忙的急诊室、ICU和手术室,零距离接触值班医生,感受不一样的医生工作场景。 

    昨天凌晨2点,一名贵州籍男子骑摩托车不慎发生翻车事故,造成头部严重伤害。通过急诊室、ICU、化验室、脑外科、骨科等科室医生的全力抢救,病人于昨天早上7点左右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不过脑部大量的积血和颅骨骨折,直接影响后续治疗,必须进行手术才能有一线生机。
    ICU副主任郑孝敬介绍,下半夜两点钟,伤者被送到医院,脑子有受伤比较厉害,颅骨粉碎性骨折,脑子里面出血,脑肿胀很厉害,现在人处于昏迷状态,正在跟他家里人谈话,需尽快做开颅的手术。
    因为时间紧迫,多名医生反复跟家属磋商手术事宜,因为病情危重加上手术资金压力,家属多次提出放弃治疗,手术医生仍苦口婆心希望家属能尽全力配合手术治疗,让病人有一次重生的机会。

    同时,ICU的医护人员也在现场对病人做术前准备,反复查看身体各项指标。上午10点,该病人顺利进入手术室。
    除了ICU争分夺秒抢救危重病人,手术室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当天上午共有4台手术同时进行,一天下来手术室一般都安排20台以上的各类手术,可以说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据了解,我院共有医生313人,其中背井离乡在玉环工作的县外医生有67人,医生人数总体不足,但是他们凭着对医生职业的崇敬之心,对病人的关爱和责任,大多数医生都处于值夜班、节假日无休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医务科科长周朝阳说:“现在病人到医院看病,总是带有强烈的愿望,想把自己的病看好,实际上我们的医学发展,跟这些需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病人来了之后医生要通过详细的询问,才能够明确诊断,即使明确诊断以后,经过药物的治疗,还不一定完全控制得了。有时候很多疾病常常需要病人的配合,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医生来说,应该是“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去治愈”,希望社会各界对医生对我们医疗有更多的理解。”